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追寻冰城红色印记”——吕大千烈士纪念馆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1-11-03 15:52:34

宾县常安镇,红色沃土,革命摇篮,革命老区。在这里,一位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聪敏才华和高尚品德的优秀学生,一位担任中共宾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副书记兼宣传委员、中学支部书记,组织抗日宣传队,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战线中,一位在被捕时面对敌人的审讯,誓死不屈的烈士,他就是人民的英雄,宾县人民的荣耀——吕大千同志。

吕大千一生业绩中,没有炮声隆隆的战斗场面,然而,他的每一步征程都同党的革命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面对敌人的刀枪,毫无惧色,严守党的机密,保护了党组织与革命同志,为宾县抗日力量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第一部分:大千出生,营口之星

吕大千父母来源于闯关东,定居常安镇营口村。吕大千出生于清朝末年,成长于中华民国初期,牺牲于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闯关东的艰辛旅程、营口屯的来历、少年时期家庭状况、求学之路的艰难困苦,以及显示出聪敏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

第二部分: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展组织

1929年,吕大千考入北平民国大学预科学习。1930年,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暑假期间,在家乡发展孙凤翔、裴学奎、周凤文为中共党员。

1931年7月,吕大千与党员张树声联络成立了中共宾县中学工委支部,吕大千任书记,归中共宾县特别支部委员会领导。这是宾县建立的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

1932年1月,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中共宾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在宾县城南玲珑山下的罗家屯成立,金策任书记。

1933年1月,吕大千任中共宾县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兼中共宾县中学支部书记。1934年,吕大千任中共宾县特别支部副书记兼中共宾县中学支部书记。


第三部分:同仇敌忾,抵御外辱

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天,吕大千得到中学校长谭熹的支持,组织爱国教师、学生成立了中学反日救国宣传队,有队员50多人。

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宾县,吕大千更加义愤填膺,在学生中公开提出“抗日救国”的口号,动员进步学生到农村去做抗日宣传工作。

吕大千多方筹集资金,收买运送枪支弹药、药品等军需物资,支援抗日义勇军。

宾县中学以给学生治病为由成立医务室,暗中制造酒精、防冻膏、碘酒等药品,由交通员转给抗日义勇军,为抗日义勇军提供了急需的军用物资。

吕大千还与抗日义勇军接头联络,为抗日义勇军秘密通风报信,搜集传递情报。

1936年暑假期间,吕大千转移到赵尚志领导的抗联部队工作,不久又返回宾县中学工作。

第四部分:英勇就义,浩气永存

1937年5月12日,因宾县特支党组织遭受破坏,吕大千在宾县中学被捕。

“审讯”时,他发现对面墙上挂着日本战刀,趁敌人不备,突然起身,猛冲过去,拔刀向敌人劈去。日本特务惊慌窜出门外,回手将门锁上。大千见事不成,便想以身殉国,于是用力朝自己脖颈砍下,又用战刀刺腹,大千昏倒在地。敌人将重伤的大千捆绑,送到医院,抢救包扎后,立即用汽车将他押送到伪滨江省警务厅刑事科哈尔滨道里监狱第四监。

1937年7月21日,吕大千英勇就义于哈尔滨圈河。牺牲时,年仅28岁。大千在就义前留下“时代转红轮,朝阳日日新。今年春草除,犹有来年春。”的遗诗。新中国成立后,吕大千的诗收录在《革命烈士诗抄》中,事迹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展出。

第五部分:大千后裔,巾帼风采

展示吕大千女儿的巾帼风采

第六部分:大千中学,英烈冠名

1984年5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将吕大千工作和战斗过的宾县中学原址建立起来的宾县第五中学命名为“宾县大千中学”。在当年杏树的位置又栽植了一棵杏树。

宾县大千中学踏着英烈吕大千的足迹阔步走进新时代。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渐改善,办学成就也逐年提高,已迈入全县初级中学的前列。

第七部分:情系营口,初心使命

吕大千出生地,常安镇营口村以吕大千为荣耀,传承和发扬吕大千革命精神,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农业生产为主,全面调整种植结构,加大对民生工作投入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村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营口村先后被授予“哈尔滨市文明村”“黑龙江省文明村”“黑龙江省文明村标兵”“黑龙江省生态村”“ 黑龙江省农民创业示范基地”“黑龙江省农村科普基地”“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