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赛场上,在各国运动健儿奋勇争先,绽放冰雪运动激情之际,哈尔滨理工大学27名信息技术领域师生志愿者队伍满怀拳拳奉献赤子之心,身着道奇蓝色“战衣”,默默坚守在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的岗位上。他们虽不站在聚光灯下,却通过专业的服务,全力守护各个区域的正常运行。在这寒冷的冬日,他们以志愿之名,汇聚成温暖的光,为亚冬会的顺利举办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赛前三个小时到岗,赛后坚守两个小时后离开”,这是志愿者们牢记于心的使命。每日晨晓时分,他们就已经踏着晨雪,准时到达工作岗位。早晨的例会,是带队老师李雪松对同学们加油鼓气的时刻,工作纪律的强调,工作状态的肯定,生活方面的关心和对下一步工作的部署与激励,虽每日重复,却总有“新得”。
赛场背后的“隐形守护者”:无线电频率团队
在赛事筹备期间,无线电频率团队的志愿者们在技术老师的带领下,对所有进入赛场的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严格审核和确认。同时,志愿者们还负责向观众和工作人员宣传无线电管理规定,提醒大家在赛时禁用蓝牙和热点设备,以免对赛事的无线电通信造成干扰。
场馆内“激战”正酣,赛场上气氛紧张,无线电频率团队于无声的赛场尽显担当:一组登上无线电监管车,巡逻在综合馆周边;另一组在馆内工作区全神贯注地盯控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无线电频率的使用情况。每一刻,哈理工“电波卫士”都在守护负责领域的“通信生命线”。
曾煊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作为综合馆运行团队的无线电频率管理助理,曾煊在培训第一天就牢记12类在亚冬会赛时需要监管和粘贴“专用标签”的无线电发射设备以及6类免于核验的无线电设备,希望尽自己所能为亚冬会建立一个安全有序的电磁环境。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赛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在观众和摄像机关注不到的后排工作区,无线电岗位的志愿者以“电波护航”冰雪盛会,为亚冬会的璀璨舞台织就通信安全网。他们在专业设备前,紧盯着赛事计时计分系统、裁判通讯系统、直播信号等关键频段,确保了赛事期间无线电频率的“零干扰”,让计时计分系统精准无误,助力裁判员与工作人员的沟通顺畅无阻,也让线上观众能够通过稳定的信号,欣赏到运动员们精彩绝伦的表现。
赛场之外的“接力赛”:成绩发布团队
每一场比赛结束后,成绩发布团队的电脑上都会出现电子成绩单。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成绩进行统计,确保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随后,他们将电子成绩单打印成纸质版,第一时间进行成绩的公示发布。
他们穿梭在赛场的各个角落,将成绩单发放到主席台、媒体部门、体育展示部门、竞赛部门等。同时,成绩发布团队还需要负责运动员芯片的发布及回收,志愿者负责与运动员进行沟通,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他们如同赛场之外的信息接力传递使者,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衔接。
陈敏佳在成绩发布团队担任短道速滑成绩打印分发工作,在亚冬会紧张的赛程期间,成绩打印分发工作不容丝毫差错。陈敏佳自参与此项工作起,便全身心投入。赛事前,她主动与带队老师沟通,熟悉成绩系统操作流程,确保对每一个环节都了然于心。面对复杂的赛事成绩数据,她始终保持高度专注,仔细核对每一项成绩信息,保证成绩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她每天都梳理当天的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确保每一场赛事都能实现“零差错”。
郭沛伦在成绩发布团队负责成绩信息发布工作,他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为国际赛事作贡献的机会。他认真了解学习成绩处理系统,积极与各国运动员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在工作外的生活中,他还主动承担点名签到、分发餐券等任务,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分担工作压力。在工作中,他认真负责,不出现任何失误;在生活中他奉献担当,尽己所能帮助别人,他要求自己持续秉承志愿服务精神,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成绩发布团队的志愿者在赛场外与运动员们“一同”奔跑,以最快的速度将比赛成绩准确公布,将赛场的热烈氛围传递给更多人,让这场运动盛会更加圆满。他们以精准为刃,刻录比赛的荣耀时刻,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了亚冬会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赛场上的“时间裁判”:计时计分团队
在短道速滑的激烈赛场上,运动员们风驰电掣,每一次弯道超越、每一次终点冲刺都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在这背后,计时计分团队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职责。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短道速滑比赛场内的计时记分摄影设备。这些设备是比赛公正性的关键保障,精准的计时、清晰的摄影记录,为裁判的判罚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他们时刻警惕,防止无关人员靠近设备,避免设备受到任何破坏,让比赛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周研在赛事筹备阶段便主动加班加点,学习计时计分系统操作,熟练掌握复杂的设备原理和计分规则。比赛期间,她始终保持高度专注,面对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及时关注并确保计时计分设备线路的连接和正常使用,快速处理突发问题,确保赛事计时计分工作“零失误”。
计时计分团队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他们深知,只有每个人都坚守岗位、高度专注,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他们制定了严密的岗位轮换制度。大家严阵以待,确保在任何时刻都有志愿者在设备旁守护。他们忍受着久站的疲乏和相对枯燥的值守,用严谨的态度、默契的协作和无私的奉献,守护着比赛的公平与秩序。
综合馆岗位的同学是所有志愿者的缩影,所有哈理工的志愿者都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中学以致用,为各类比赛开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每一次成绩单传递的奔跑、每一次维护设备的细致、每一次无线电频率书写的记录,都是他们将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在志愿服务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汇聚磅礴的青春力量的真实写照。
哈尔滨日报记者 赵琳 王铁军
哈尔滨理工大学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