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走进宾县居仁镇福合村,一户户农家小院里,高大的“玉米楼子”如同一面面“黄金墙”,满笼黄澄澄的玉米棒,诉说着“粮满仓”的喜悦。
丰收的乡亲们可没闲着,在田间,农机手们驾驭着“铁牛铁马”纵横驰骋,把今秋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为明年大豆丰产丰收打下好底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作为“米豆轮作”的示范村,福合村的乡亲们正在黑土地上精算“加减法”,演绎着耕地用养结合、农业提质增效的好戏。
轮换种植,黑土地上做“加减法”
福合村的玉米种植户钱军已扎根黑土地大半辈子,不论种大豆还是种玉米,他都手拿把掐。去年,在农技专家建议下,他头一次尝试“米豆轮作”——在一块田里,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逐年轮换种植。
“去年,我把自家30多亩玉米地改种大豆,玉米秸秆打碎还田,化肥、农药使用量很少,大豆产量和品质也都不错。”钱军说,还是这片地,今年我倒茬改种玉米,去年的大豆秸秆又还田成了肥料。“轮作以后,这地更有劲儿了,今年玉米大丰收,每亩产量达到1800斤。”钱军打算明年流转更多土地,扩大“米豆轮作”种植面积。
“轮作模式就是给黑土地做‘加减法’,增加地力,减少化肥使用量。”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海龙细数了“米豆轮作”的好处:首先,种大豆产生的根瘤菌能固氮养地,增进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板结程度;其次,轮作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防止病虫害蔓延,提升土壤健康水平;此外,不同作物轮作还能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强抗旱排涝能力……张海龙告诉记者,随着国家土地保护力度加强,科学理念日益普及,加上轮作补贴政策的激励,越来越多的乡亲开始尝试轮作种植。
提质增效,收益产量“双丰收”
“无论是大豆还是玉米,重茬种植都会面临减产。作物一高一矮、一深一浅,轮作优势更加明显。”居仁镇种粮大户李福田美滋滋地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粮食订单。
“轮作以后,腰包更鼓。”在居仁镇,不少农户尝到了轮作的甜头。依托耕地轮作试点的契机,该镇将“轮作版图”不断扩大。通过推广轮作模式,实现了收益和产量的“双丰收”。
轮作种植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机遇。宾县“鑫海大豆”是一家集优质粮食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企。企业瞄准了居仁镇优质的黑土资源和气候条件,将5000亩大豆高产攻关项目落户在该镇。统一播种优质新品种、统一轮作种植标准、统一收粮外销,企业和农户签订了“米豆轮作”的种植订单。“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复合经营模式,为居仁镇农业生产开辟了新路,也为宾县全县农业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探索了经验,树立了样板。
“轮作有助于保护耕地资源,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哈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策略,不断引导农民自觉开展耕地轮作,还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和服务,把各项轮作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高产、优质、高效的轮作模式,正在为黑土地注入新动能,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记者: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