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棚里准备了育秧用的细土、稻田地里马达声轰鸣……虽然冰城还是天寒地冻时节,但在稻乡五常却呈现出繁忙的备春耕景象。为种出高质量的五常大米,乡亲们已提前开始为明年打算。
走进五常镇丰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稻育秧大棚,乡亲们已经把明年春天育秧用的细土筛好了,装在袋子里摆放整齐,袋子下面还做了防寒处理,袋子里的土不会上冻。明天春天育秧时拿过来就能用,能节省不少时间。
为啥大冬天就把春耕育秧用土准备好?合作社负责人杨雷介绍,这几年,合作社一直采用超早育苗的办法,每年3月23日左右就开始育秧了,要比常规操作提前七八天。由于育秧时间早,秧苗在苗床上就开始分蘖,插秧时秧苗就能达到约一拃高,这样有利于培育壮苗,不但可以防止病虫害,还不用喷洒农药,保障了水稻的品质。插秧时间也会因此提前几天,水稻生长期长,成熟度好,稻米质量更好,客户认可度也高。该合作社今年种植了2600亩水稻,生产的水稻目前已卖出约三分之一,大多是老客户,现在,每隔两三天就磨一次米,能保障客户拿到手的都是品质好、新鲜的五常大米,预计春节前将卖出三分之二,农民们受益不少。这些都与提前备春耕有直接关系,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大意。
在稻乡五常,提前备春耕的不只是稻农们,五常市农业农村局正在全市13个乡镇开展测土配方抛撒施肥作业,这是提升耕地质量、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的有效措施,也为生产优质水稻、农民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在施肥现场,随着隆隆的机械轰鸣,数台大型抛撒车同时作业,均匀抛撒着有机肥。五常市农业农村局一位负责人介绍,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有机肥实施效果,做到不漏抛、不重复,提高有机肥的使用效果,五常市农业农村局提早谋划、抓紧实施,早在11月初,就组织企业备足有机肥,五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采集有机肥样本,进行质量检测,有机肥检测合格,企业就开始抛撒作业,预计到本月底将全部完成相关施肥作业。
记者了解到,五常市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施总面积20.22万亩,其中,旱田8.04万亩,水田12.18万亩,分布在13个乡镇57个村。主要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施用、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让土地资源在保护中可持续利用。截止到2020年末,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水旱田耕层厚度达到23.5厘米以上,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显著提高。
张杰 哈尔滨日报记者 康福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