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东北林大支教女孩:寻光的“小火苗”,用爱“哄”……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2022-03-08

“小张老师,‘女神节’快乐!”早上,当张艺菲拿好书本走进教室准备上课的时候,教室里坐着的52名学生齐刷刷地对她说,突如其来的祝福让她一下子不知所措,惊讶、感动、酸楚……各种情感瞬间交织在一起,一股脑地冲向了她的眼眶。

她笑着对孩子们连说谢谢,内心里却忍不住——那份暖,一点点荡漾开来……

张艺菲告诉记者,这是她二十几岁的人生中第一次收到这么多祝福,学生们对她的爱让她受宠若惊。可谁又能想到,这些生活在西部小山城的留守少年,在半年前还是一群羞涩、怕生的孩子。

初来乍到多有不适

去年夏天,东北林业大学大四毕业的张艺菲,从母校跨越数千公里来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台江县。“这是一座充满秩序和深厚民族底蕴的小山城”,张艺菲开启了一场支教之旅,这是她对这座小城的第一印象。作为东北林大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张艺菲担任台江县第一中学八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兼广播站指导教师。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投身这份光荣的事业,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张艺菲说,扎根山区用1年时间锻炼自己,再返回母校开始研究生的学习,这样做很值得。

尽管对西部支教生活充满着责任感和期待,但是,初来乍到的张艺菲不得不面对各种的困难。习惯了干燥凉爽的北方姑娘,首先面对的就是气候上的不适应。“台江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城市,夏天闷热潮湿,蚊虫繁多,刚来的时候的确很不习惯。”张艺菲说。另一种水土不服就是饮食,尽管在去年台江县就已完成脱贫,但是小山城有限的食物种类以及西南当地的饭菜口味,让从前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她有种难以言说的陌生。“我平时是个很少吃辣的人,但是这里的菜大多数都很辣,爱上火。”

如果说生活上的不适应对于张艺菲来说还能克服的话,那工作上的困难才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张艺菲不仅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照顾班上52名学生的生活和心理。

初相识,这里的孩子腼腆内向,很多都不很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情,就连课堂上的发言也总怯生生的,孩子们的表现既让她心生怜爱,自己却又一时不知从何相处。

一顿烧茄子的改变

发生在师生间的一件事迎来“转机”。那是开学半个月后的一天早晨,一个名叫小选的女孩突然跑进办公室找到张艺菲,对她说:“老师,我不是读书的料,我不想读了!”这句话一下子就让还在专心备课的张艺菲呆住了,让这个新手老师不知所措。她明白,读书对于这些孩子的重要性,她也深知要想改变孩子们的想法有多困难,但她更明白自己来到这里支教的责任与使命——读书是帮助他们走出大山、见识外面世界。

于是,张艺菲“先稳住”小女孩,在中午放学后把小选领回自己的教工宿舍,亲自下厨做了一道孩子爱吃的烧茄子。见老师像自己妈妈一样和善,小选渐渐放下了戒备,在一起吃饭的过程中,小选说出了想要辍学的原因。原来,小选的父母和姐姐都离开家在外打工,她因为年龄太小留下来上学,可是常年孤身一人,缺少父母陪伴和家庭温暖的她愈发地想念父母,于是产生了想要辍学去跟家人一起打工的念头。

“我一定要让她留下来,她才14岁,这么小的女孩能做什么呢?”这是张艺菲了解事情原委后的第一想法。张艺菲找来另外3位支教同事,一起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跟小选谈心,告诉她读书的重要性。

“小选,你还小,听老师的话,不要轻易放弃!”张艺菲给她讲起了故事:离这里3000多公里的北国哈尔滨,那里冬天很冷,但学校里很温暖,有可亲的老师,校园里还有很大的一片林场,里面还有小松鼠……最后,问她以后想不想去到这样一个地方,小女孩使劲儿地点了点头。

每天的温情陪伴,终于让小女孩打消了辍学打工的想法,决定安心学习,还保证说要靠自己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课堂上,张艺菲从小选看自己的目光中读出了一份自信和笃定。

张艺菲告诉记者,像小选的这种家庭情况并不少见,在她负责的52名学生中,至少有一半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少年,他们常年跟家中老人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的关心与照顾。正是这一顿午饭,一次交心的谈话,也许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这比上课教书更让她难忘,或许也是她来支教的真正意义所在。

不断拉近的距离

“我想做更多的事,让孩子们能够打开心扉,展露笑颜。”张艺菲暗暗立下目标,想尽一切办法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在了解到班级学生家庭情况后,她决定拿出更多的关爱和热情来对待自己的52名学生。此时的她,完全将自己带入到新的角色。

她时常会在班会上褪去老师的外衣,以一名“大姐姐”的身份跟孩子们聊天、做游戏,畅想未来。她让班里每一名孩子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理想,将“信”收上来替他们保存。“我想等离开时,我会为每个人都写一张祝福卡片,等到毕业了将‘理想’交还给他们……”看着纸上一个又一个质朴的心愿,张艺菲第一次体会到,原来走出大山闯世界,在这些孩子的心中是多么神圣,而自己眼前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帮助孩子们去“圆梦”。

贵州的冬天阴冷潮湿,看着上课的学生躲在单衣中身体瑟瑟发抖,张艺菲买来了一些衣物、文具、玩具、巧克力蛋糕等,决定送给孩子们。“比起送温暖,我不希望他们觉得自己是特殊的。”为了守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她“灵机一动”在班级开展了语文知识竞赛,让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再将自己准备好的小礼物以奖品的形式发给大家,就这样礼物顺理成章地送了出去。看着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和一张张获奖后的笑脸,张艺菲心里窃喜,自己的“偏心”没有被发现。

“笨拙”的小张老师

日复一日的相处,一点一滴的积累,张艺菲欣喜地发现,孩子们比以前变得开朗了许多,教室里也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亲切地叫她“小张老师”,还会主动和她开玩笑,班里很多男孩子的衣服都破了洞,没有人缝补,便问她能不能帮忙。

从小到大也没做过针线活儿的张艺菲,看着衣服上大大小小的窟窿,硬着头皮当起了“裁缝”,尝试着边学边缝起来。当看到补得“歪歪扭扭”的痕迹,学生们满不在乎地穿在身上,一个劲地在笑。回忆起这段“笨手经历”,她说为了这些孩子,她愿意做许多的“新手”,将这份笨拙的爱补偿给他们。

说起这些孩子,最让张艺菲动容的是一个叫小伟的男孩,在班级里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是由于家庭条件买不起书,缺乏阅读的小伟总是写不好作文。张艺菲知道后买了本作文书送给他。在小伟接到作文书的那一刻,他先是迟疑了一下,然后他对张艺菲深深地鞠了一躬……

说到这里,张艺菲有些哽咽,自己做得这些微不足道,但是她深信自己所做的会像小小的火苗一样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这些火苗终有一天会燃成一团火焰,改变孩子们的命运。这段一起成长的经历,也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老师的价值。“遇到这群孩子是我的幸运,从此,我的生命中多了52份牵挂和盼望。”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自2009年开始,张艺菲所在的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向吉林、内蒙古、甘肃、贵州等地陆陆续续派出大批支教志愿者,截至2021年已有215人。他们共同助力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他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无私奉献自己,挥洒汗水,在平凡中谱写青春故事。

实习生 王邦宇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