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集小浣熊卡 搞主题聚会 花钱买回忆释放压力|“中年儿童”比孩子还盼过“六一”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2021-05-29

“六一”不再是儿童的专属,在朋友圈里可见一斑:“谢谢老公送我的儿童节零食大礼包”“买了一个老铁(变形金刚),提前祝我儿童节快乐!”一袋袋零食、一本本漫画、一张张卡片,承载着70后、80后童年的回忆。去张贴着“小虎队”怀旧海报的饭店就餐、吃带着童年记忆的“小淘气”……时下,怀旧已不再是一种情怀,更是商家的营销手段。“当汽水变成了啤酒,当红领巾变成了领带,虽然童年已经离我们远去,希望你一直像儿童一样快乐。”儿童节贺卡上的诗虽小,但却道出了不少成年人的心里话———过儿童节,就是为了寻找快乐。

怀旧商品吸引着70后、80后,甚至是60后的消费者。

商家营造的“旧时光”

“中年儿童”觉得“把玩具摆在那里就是一种心安”

大旭的“珍藏”卡册

“小浣熊水浒卡典藏款最近又更新了,先来一包干脆面压压惊。”大旭笑着告诉记者,这个惊是“惊喜”,也是“六一”前自己收到的最好消息。80后的大旭小学的时候有两大爱好——吃、攒卡。“大大泡泡糖的神奇宝贝卡、球星卡……尤其是小浣熊的水浒卡,都是我小时候的宝贝。”经过了20多年,大旭手里的500多张卡又再次被翻了出来,因为水浒卡又出新版本了,“知道水浒卡出新,我马上把过去的旧卡翻出来,重温一下小学攒卡的不容易。”

大旭称,知道卡片出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开心、激动、惊喜,但更多的是“财务自由”后攒新卡更容易的自豪感。“那时候每天的零花钱都买干脆面,为了换一张没有的卡片追了同学两条街,尤其是限量款高俅,我是管奶奶借钱买回来的。”大旭称,旧卡他用了两年多才攒齐,攒卡的经历依旧历历在目,“现在不是每袋面里都有卡了,打开面袋看到里边有张自己手头没有的卡片,那种开心真的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有人说,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是因为停止玩乐才会变老,就让玩变形金刚使我永远活得像个孩子吧。”老顾是一个变形金刚迷,最近他花1000多元买了一个新款变形金刚模型作为自己的“六一”礼物。老顾称,小时候自己没有变形金刚,总觉得和别的孩子差了“一大截”,心里落差很大。现在长大了,心烦的时候、压力大的时候总会去看看变形金刚现在出了什么新款,有时也会下手买几个。“总觉得,把变形金刚买回来摆在家里,就心安了。”现在,老顾家的柜子里摆满了变形金刚。

从线上到线下商家正在用别人的“回忆”赚钱

当怀旧成为一种心态被时常表现出来,当怀旧物品成为一种时尚被拿出在朋友间“炫耀”之时,商家的机会就来了。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些商家为迎合消费者“怀旧口味”开始“复古”起来。记者通过网购平台搜索“怀旧”二字看到,页面上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零食、玩具、摆件、生活用品,这些商品大都被冠以“童年回忆”“儿时怀念”“经典怀旧”等辞藻。

不少网友在购买页面上评论道:小时候爸妈不给买,当时有多羡慕别人,现在就有多少想买的欲望。据某网购平台一位经营怀旧商品的80后店主介绍,他在平台销售怀旧礼物完全是迎合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消费者,他们这一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起上一辈人,他们的孤独感更强。吃过的零食、玩过的玩具是陪伴他们长大的“好朋友”,能触发80后心里欢乐的记忆。该店主坦言,开怀旧商品店,赚的不仅是钱,还有一代人共同的快乐与回忆。 一些人被商家精心营造的怀旧氛围所吸引,一脚踏进了过儿童节的行列。“都多少年没见过卖卜卜星的了,给你来两袋当儿童节礼物。”在群力一购物中心内,两位女士正在一家怀旧零食店内选购商品。其中一位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和同事都是80后,午休逛街突然发现了这家怀旧零食店,被店内的装饰吸引进来选购零食。“你看,里边的收音机、老式电话、铝饭盒,都是我们小时候用过的东西,特别是用纸糊的扣奖箱,简直和小时候学校门口的一模一样。”据该店工作人员刘女士介绍,店内主要销售怀旧零食和玩具,光顾的大都是70后、80后的消费者,他们最爱买“小淘气”糖果、无花果、平衡鹰、拳头糖等怀旧商品。

怀旧消费实现经济效益的动因,就是调动了某个群体的集体记忆。群力一家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店内以年代为主线,打造不同时代的“老情景”,如卡拉OK厅、老照相馆、食杂店等,通过老物件、怀旧商品,与各时代的人产生共鸣。

“财务自由”、释放压力这届“中年人”花钱买回忆

瑶瑶向记者展示的即将到货的“大茶缸”。

“大孩子们,今年‘六一’晚上咱们去哪趴?”虽然已经为人母多年,但年年和闺蜜们一起过“六一”的习惯却一直没变。瑶瑶最近和姐妹们正研究着今年“六一”的过法,她已在网上下单,给每个姐妹买了一个怀旧大茶缸,上面标注着“全村的希望”“抬杠运动员”“祖国花朵”等,打算“六一”的时候用大茶缸和姐妹们喝啤酒庆祝节日。瑶瑶告诉记者,过“六一”她们比孩子还激动,平时因为家庭、工作,很少能聚在一起,“六一”变成了她们“风雨不误”的聚会日。

“成年人的压力逐渐增大,他们怀念小时候的快乐与无忧无虑,想借过‘儿童节’去释放、排解平时的压力。”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郝春东教授告诉记者,通过以前过的节、用过的物品、吃过的零食,刺激大脑去释放过去的回忆,从而为自己带来轻松、快乐感。专家认为,作为怀旧消费的主力军,70后、80后大都已为人父母,白天努力工作,晚上照顾家庭,这些怀旧物品为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情怀、释放压力的途径,更是支撑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相对孩子,“财务自由”的他们对于过“六一”表现得更为热切。

从商家角度而言,怀旧商品是一种情感的营销,他们利用这些商品与消费者的回忆进行“对接”,唤醒消费者的记忆,从而产生购买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口味也变得越来越挑剔,童年食品“再战”江湖满足了“中年儿童”们对“老口味”的热爱情结。此外,怀旧商品开发成本低,商家更容易进入市场。

郝教授认为,成年人怀旧、过“六一”应适度消费,切莫让怀旧成为生活负担。有些“中年儿童”动辄一年花十几、二十几万元购买怀旧玩具,同时,现在有的商家为了迎合“中年儿童”口味,利用短视频等平台采取“抽盲盒”或是在网上“众筹”的手段,推销怀旧商品,这些手段背后往往跟着“高价”,怀旧“主力军”切勿为了满足快乐心理盲目怀旧消费。

数说

来自趋势研究机构知萌咨询的调查显示,在被问到一个人是否怀旧时,有53.7%的被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有时怀旧,39%的人表示经常怀旧,只有2%的人表示从来不怀旧。而在80后中,61.2%的人认为自己开始怀旧,90后中,这一比例则为28%。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有305家生产销售怀旧食品的相关企业。从注册量看,2018-2020年企业注册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分别为74家、76家和83家。截至2021年5月27日,今年这类企业注册量已达到4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