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20”“患者什么情况?具体位置说一下”“需不需要担架……”在哈尔滨市急救中心调度科,和那些普通的工作日一样,在旁人听着杂乱吵闹,而戴着耳麦的话务员都在自顾自地对着话筒说着话,虽然都是普通得近似直白的发问,却连接着一个又一个生命,每一通电话都可能是一个人生命的拐点。话务班长王智慧入职的第17年,也是她第17个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春节。
除夕上午10时,王智慧已经在岗工作了,每年除夕的这个时间话务量都比较少,大家都在忙着过年,这当然是所有人的期待。但是凌晨后会有所增加,一些老人仍然保持着过年不住院的旧习惯,即使有恙也会一直忍耐着,若在凌晨时间发病通常比较急,因此需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患者具体位置在哪?患者的情况如何?患者所在小区附近有什么标志性建筑?是不是需要担架员,是不是需要除颤仪、患者多大年纪了,家属是不是可以跟随……”这些都是话务员每天问得最多的问题。对于患者的回答,话务员要做到每一个字都认真记录,虽然通话是有录音的,但是翻听录音就会耽误太多时间,所以必须认真准确地记录,一个字、一个门牌号也不能记错,这是市民的信任,也是120急救中心调度科的责任。
“请说得详细点”“请保持电话畅通,稍后司机会跟您联系……”调度班一如既往的忙碌着,王智慧表示,春节期间全体调度员将24小时在岗。
“虽然我就守在岗位上,但是希望不要和大家在电波里遇见,这是我们守在岗位上最实在的心愿。”王智慧说。
哈尔滨日报记者 徐日明 文/视频拍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