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长子“英雄城”——哈尔滨这片红色沃土上,有30所分别以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汪雅臣、张甲洲、何延川、苏宁等英雄命名的学校……清明节期间,记者来到哈尔滨市阿城区,探访以英雄何延川命名的哈尔滨市何延川红军小学校,寻找红色记忆中的教育领域“最闪亮的坐标”,以实际行动致敬英烈,凝聚起高质量发展强大信心和力量。
赓续精神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清明节期间的哈尔滨市阿城区市中心,阳光洒在延川大街上,以民族英雄何延川命名的红色基因小学——“中国工农红军哈尔滨何延川红军小学”(简称何延川红军小学校),就坐落在这里。虽然何延川红军小学校命名时间不长,但确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并在新时期散发红色光芒,传承英雄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的新红色文化符号。
跨过何延川红军小学校的小红松儿童体验广场,经过正气大厅、红色长廊、校史馆,来到何延川纪念馆,映入眼帘的就是戴红领巾的英雄半身塑像。
何延川,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生于1912年,1946年因公劳累病逝,其出生地是哈尔滨市阿城何家窝堡(今新利街延川村),1919年—1925年就读于绥靖小学校(今阿城解放小学,即何延川红军小学校前身)。
何延川红军小学校少先队员、“小红星”讲解员王思涵告诉记者,何延川在17岁时参加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作为学生领袖和组织者,力阻日本在中国修筑五条铁路,敦促蒋介石抗日救亡,参加北平“一二九”学潮等运动。何延川全程参加了抗日战争,其中在1932年,他参与在珠河(今哈尔滨尚志市)组建了东北第一支抗日义勇军。1937年,他进入晋察冀地区,先后在六个县担任我党地下组织主要负责人,并建立地方政府,发展抗日力量,领导军民游击于太行山麓。整个抗战期间,何延川曾在五台山发动数百名僧人抗日,曾被困白洋淀七天七夜为八路军虎口夺粮,曾动员数千民兵配合平型关战役,曾动员十五个团的兵力参加百团大战,并受到刘伯承、聂荣臻的嘉奖……日寇投降后,何延川肩负重要使命,被派往松江省任哈东专署专员,但他却用短短半年时间,便率部解放了阿城、宾县、延寿、方正、珠河、苇河、五常等区域,为哈东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1946年9月17日,积劳成疾的何延川,因病逝于哈尔滨第一医院,年仅34周岁。
此后,为纪念民族英雄何延川,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8月,阿城区解放小学校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准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哈尔滨何延川红军小学”。截至目前,该校已经荣获黑龙江省德育红扣子工程红色基因传承校荣誉称号。2023年5月,该校又挂牌成为阿城区退役军人之家红色教育基地。
传承百年文化 培养黑土红娃
记者采访中获知,何延川红军小学校的前身——哈尔滨市阿城区解放小学校始建于1905年,是阿城最早的公办学堂,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民族英雄何延川的母校。
自何延川红军小学校正式命名后,学校就明确了“弘扬延川精神 传承百年文化 培养黑土红娃”的办学方向,把红色教育作为学校育人落脚点和发展生长点。学校从文化入手,以课程落脚,融活动一体,扎实构建以红色文化、红色课程、红色活动、红色劳动、红色研学、红色实践为载体的红色教育办学体系。学校设计开发了《红色印记》、《家国情怀》、《光影世界》等适合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课程。同时,学校从三年级以上各班级,选拔并培训出约40名优秀学子担任“小红星讲解员”,定期向来访嘉宾进行红色资源、精神和事迹介绍。此外,自2023年3月何延川纪念馆开馆以来,何延川红军小学共接待了160余家企事业单位,5000余人次参观活动。
4月3日,何延川红军小学开展了“清明祭英烈 丰碑励少年”红色主题队日活动,阿城区关工委、宣传部、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单位党员干部参加了本次活动。庄严与肃穆中,少先队员们井然有序进入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少先队员们整齐列队站好,何延川红军小学的后人们将美好的心愿都寄托在一朵朵亲手制作的小白花上献给英雄何延川,此刻超越了言语,也成为对英烈最深沉的敬意和哀思。
此次仪式中,何延川红军小学全体少先队员在烈士墓前,在飘扬的队旗下,庄严宣誓:“我是何延川红军小学的学生,我珍爱我的母校。我是龙的传人,我深爱伟大的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强盛,我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烈士业绩照千秋,星星火炬代代传。一代代延川红军小学的红娃,将会在新时期播下自己心中红色基因的种子,并将成为哈尔滨故事在新时代凝聚人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郑炜 文/摄 学校提供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