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100%“研”值×82!揭秘哈工程全员上岸公式

来源:冰城+ 客户端 2024-06-07

2024年全国高考今日开考,1342万考生奔赴考场。4年前的今天,莘莘学子心怀深蓝梦想走进考场,4年后他们满载收获与成长扬帆起航。记者从哈尔滨工程大学了解到,2024届毕业生中,有82个寝室345名哈工程学子全寝升学。他们各具特色,却又有所相似,总结出这几款典型的优秀“公式”,为你揭秘哈工程全员升学寝室窍门。考生们,加油,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你共赴星辰大海、探秘宇宙苍穹。

公式一:1+1+1>3

20公寓723寝,别看只有3名同学,但4年的收获却不输于其他寝室。有人获得国家级奖学金,有人走上世界科创赛事冠军领奖台,有人文体赋能多才多艺。4年间,723寝三兄弟团结互助,并肩前行,共获得16项奖学金计38000元,人均5项省级以上科创赛事获奖,达到了1+1+1>3的效果,被同学称为“最稳定的铁三角”。

最终,魏彦彤保研至国防科技大学,王梓成直博哈工程,谢东昇以面试第一的成绩考研本校。作为联合学院成立以来的第一批学生,3名同学面对全英文授课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英语好的魏彦彤“一带二”,主动帮助英语基础较差的王梓成、谢东昇课前一起预习,3人齐头并进,实现了英语四级一次通过、六级全部通过。

魏彦彤学习好,作为班级的答疑员,帮助每个同学共同进步。王梓成科创厉害,大一便进入E唯协会,斩获过世界大奖,同时也是寝室的科创领航员。谢东昇性格阳光开朗,爱好摄影还是体育健将,大一到大四几乎每天坚持夜跑,带领同伴顺利通过体测。

“我们每个人各有所长,就像三角形的三条边,稳稳地组合在一起,无论遇到任何事,都坚不可摧、无懈可击。”三个人齐声说道。

公式二:自律+友爱=学霸养成

同时熄灯,同时起床,不允许有人“开夜车”,绝不允许有人掉队。大学四年,12公寓709寝室严格自律、团结互助,在寝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6个好兄弟遵守集体升学的约定。刘文德直博至国防科技大学,林熙城保研至电子科技大学,高鸿博、刘志成、刘川升学至本校继续求学,李浩然升学至中船集团第715研究所。

“自律+友爱=学霸养成”刘文德道出709寝集体升学的秘诀所在。早7点起床、午睡1小时、晚11点全寝熄灯睡觉,为了保证充沛的学习精力,4年来,709寝保持严格的作息时间。“是坚持,同时也是一种默契。”高鸿博说。

6个人的学习习惯不同,教室、图书馆、自习空间,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学习,每晚9点集体回家,大家都会围在一起交流学习上心得,分享收获、共同进步、倾述困难、共同解决。高鸿博、刘文德擅长整理笔记,他们会毫无保留、共同分享,不仅是学习,在生活中寝室的兄弟们也都会相互配合、互相带动。刘文德与林熙城因对电子设计志同道合,两人又在同一寝室,从大一起便组队搭档共同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当遇到困难,队友与你并肩作战,前面的路就没那么难了。”林熙城说。两人合力斩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

高鸿博在科创方面能力突出,是学校机甲大师战队主力成员,主要研究机器人视觉跟踪定位,场下冷静沉稳、场上机智果断,多次代表学校参赛,曾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2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赛一等奖。还有能文能武的刘川,校级乒乓球、引体向上大赛屡获名次。在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斩获区域一等奖的李浩然。挑战杯省大学生创业竞赛中获银奖的刘志成……709寝4年来获学习、科研、文体等各类奖项近40项,成为名副其实的“学霸寝”。

公式三:100%X5=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百分百的成绩,有些人想想都难,而这个寝室竟一口气拿下5个100%:保研率100%、四六级通过率100%、科创参与率100%、公益参与率100%、奖学金获得率100%。她们就是16公寓1405寝的4位“姐妹花”,同学们口中的“小太阳”。

穆佳琪保研至西北工业大学,李梓萌直博至哈尔滨工程大学,魏金梓、王路平保研至哈尔滨工程大学,4个女孩分别来自河北、宁夏、黑龙江、河南,她们相互鼓励、团结奋战,怀揣同样的深蓝梦,在不同的舞台绽放青春光彩。

大一时,4个女孩就定下了共同的目标——全寝保研。4年来始终保持每晚“开小会”的习惯,共同讨论问题、相互答疑。王路平在大一时学习波动较大,为了不让一人掉队,室友会帮助她绘制成绩曲线图,督促她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保持稳定并达到保研的标准。4个女孩文体特长突出,被同学们称作行走的“小太阳”,学校大大小小的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总能见到她们的身影,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和温暖。

穆佳琪学习之外加入学校橄榄球社团,每日刻苦训练、带动周围的同学锻炼身体,带领船舶学院新生多次获校橄榄球比赛奖项,自己也代表学校获省大学生橄榄球比赛的冠军。李梓萌“从小习舞”,文艺特长突出、任船舶学院文艺部部长,组织学院集体舞比赛、合唱比赛、礼仪风采大赛、十佳歌手等,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魏金梓和王路平热爱公益活动,国际雪雕大赛、校庆70年、校园迎新、塑造雪舰航母……总能看见她们奔波忙碌的身影。给别人带去快乐与温暖的1405寝,也收获着成长与前进的力量。

公式四:Nⁿ=1

10公寓407,四年、六个兄弟、1个目标,“做个学霸寝,全寝升学”,兄弟六人为了这个目标潜心学习、各有妙计,1个目标N种方法,最终6人全员“上岸”。乔虹保研至西安交通大学,刘子豪、孙浩然、王睿三人直博哈尔滨工程大学,史尧、牛春源留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刷题”看似操作简单,但长期坚持并不容易,407寝室的6位同学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彼此是最好的动力,4年来407寝共拿到校级以上各类奖学金31次。

定量做题,每天都要达到约定的标准,每天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养足精神、时刻紧跟老师的思路……说起学习方法,6个人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大一开始,乔虹和史尧双双加入校学生会学习部,时刻以榜样自觉自我约束,不敢有一丝疏忽,两人相互督促、共同进步。乔虹大三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为后续毕业设计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孙浩然坚持科创与学习双轮驱动,“广撒网,捞大鱼”,不断的去尝试、改进、创新新学习方法、作息时间,在不懈坚持与努力下,拿到核学院首个“核+X”全国一等奖。

刘子豪和王睿步步紧跟老师,早早进组和老师一起做项目,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牛春源是全寝唯一通过考研升学的同学,为了全寝读研的目标,他坚持每天学习12-14小时,考研复习一年时间里早出晚归,在室友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上岸”。

利用4年的时间,6兄弟为了彼此的承诺,竭尽全力终达目标。未来路漫漫,服务国家急需核能应用领域,成为10公寓407的下一个约定。

王禹龙 李泽文 马晟哲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 梁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