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中国奥运健儿以40枚金牌,并列金牌榜首位,秋季开学季,哈市中小学校纷纷以奥运奋勇争光+爱国情怀为主题进行主题升旗仪式,开启“开学第一课”。
闽江小学:共享亚冬与奥运同行 奋勇拼搏启征程
2日开学第一天,记者在闽江小学大门口和校园里,看到身着整齐服装的教师们,在校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学生的到来。在学生们胸前贴上美丽可爱的“闽小虎”标签,欢迎所有“闽小虎”新学期“回家”,整个校园沉浸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
闽江小学校长齐亚男为新学期致辞时说,学校首先对400名一年级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他们加入闽小这个温馨的大家庭。围绕巴黎奥运会和家国情怀,齐亚男以中国健儿取得的辉煌成绩为引,鼓励“闽小虎”们在新学期用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激励自己、加油打气,并提出了四点希望,即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梦;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做到眼里有光;要培养执着的习惯,做到脚下有路;要践行奥运精神,成就非凡人生。
在随后以“共享亚冬与奥运同行 奋勇拼搏启新程”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中,闽江小学班主任们首先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体育健儿们在奥运会上的拼搏精神,汲取奋进的力量,为新学期注入满满的正能量。同时,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号召全体少先队员,为迎接2025年第9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的家乡喝彩。拥抱哈尔滨,礼迎天下客。
奋斗小学:做有家国情怀、有追求担当的好少年
2日清晨,奋斗小学的老师们早早来到校门口欢迎孩子和家长们的到来。孩子们个个精神饱满,并在教师们的指引下,有序进入校园。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新学期顺利开学,奋斗小学的全体教师提前一周返岗,对教育教学进行规划,检查学校各项设施,做好充足的开学准备,以保证平安开学。
在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奋斗小学全校师生用奥运精神点燃了新学期梦想。其中,三(1)中队的少先队员为全校师生献上了歌曲《祖国有我》,用嘹亮的歌声唱出祖国有我、未来有我、不忘初心、奋勇向前和绝不退缩的决心。
展望新学期、新目标、新希望,奋斗小学校长齐英激励孩子们要做一名具有家国情怀,追求担当的好少年;还要做一名爱校如家,追求和谐的好学生;更要做一名尊敬师长,追求美德的好孩子;最后,不忘做一名身心健康,追求全面的好队员。
新区前进小学:同心同梦同亚冬 拼搏超越创新程
2日,随着新学期的钟声悠扬响起,哈尔滨新区前进小学校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学校以“同心同梦同亚冬 拼搏超越创新程”为主题,为全校师生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成长蓝图。
结合2025年亚冬会在家乡哈尔滨举行和刚刚落幕的巴黎奥运会中,中国奥运健儿的傲人佳绩,学校融入龙江优秀精神内涵,引导孩子们要铭记龙江精神,学习前辈们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品质。同时作为辅助内容,学校还开展以“探寻‘心’能量,启动新学期”为主题录制的微课,学生能够解锁内心潜能,管理情绪,让心灵的小船,平稳航行,让“心”能量成为新学期最强大的动力。
此外,在开学第一课中,学校还开展家庭劳动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家庭劳动,鼓励孩子们都变身成家务小超人,让学生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以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哈124中:奥运精神励吾辈 少年风发正当时
2日早晨,哈一二四中举行了以“奥运精神励吾辈 少年风发正当时”为主题的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开学式暨升旗仪式。
在庄严的奏国歌、升国旗仪式中,新学期拉开了序幕,全校师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共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在国旗下讲话中,哈尔滨市第一二四中学校长李云胜鼓励同学们说,新学年孕育着新希望,承载着新使命,希望全校师生能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扬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精神,并在奥运精神的感召下,要立下誓言,以郑钦文、潘展乐、樊振东等为榜样,在绝境中激发自己最大的潜力,以最好的表现开启新征程;同时,同学们要感怀奥运,立下志向,不断追逐,向美好的未来积极奔跑;最后,还要以攀登者的姿态,勇攀高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哈156中学:赞奥运之美 做强国少年 迎亚冬盛会
9月2日是开学第一天,每一位学子走进哈一五六中学校园后,都会看到暖心的欢迎展板、干净整洁的教室和绿意盎然的校园,让学生们在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新学期的新气象。
在庄严的主题升旗仪式后,哈一五六中学两处校区以“赓续红色血脉 青春挺膺担当 ”“赞奥运之美 做强国少年 迎亚冬盛会 启青云新程”为主题,进行了开学典礼。
记者获悉,哈一五六中学在随后“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中,将由班主任教师从班风班训、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养成教育及学校常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开学教育,让同学们快速调整好状态迎接新的开始。例如当天的“开学第一课”中,学校就围绕收心指南、纪律公约、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新学期的打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新学期的教育,让学生收心回归,调整状态。此外,孩子们还分享了各自精彩的暑假生活,畅谈了新学期的具体打算,大家互勉共进,团结一心,共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郑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