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腾跳跃的舞龙舞狮、刚劲有力的武术表演、栩栩如生的五禽戏、灵活多变的太祖拳……9月25日,由哈尔滨市教育局、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哈尔滨体育学院联合主办的“哈尔滨市首批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成果展示会”,在哈尔滨市铁岭小学鲁商校区举行,来自全市24所联盟学校上千名师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现出哈市中小学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的普及和发展。
活动开始,24所联盟校代表队及南岗区、道里区、香坊区、松北区教师代表入场,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展现了哈市中小学生的良好风貌。在庄严的升旗仪式后,市教育研究院史咏梅副院长,哈尔滨体育学院民传学院院长杨慧馨分别致辞,希望全市各中小学校能够继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铁岭小学的舞龙表演拉开了展示活动的序幕,长长的龙身在学生们的手中翻飞腾跃,仿佛一条真龙在空中翱翔,接着南岗区、道里区、香坊区、松北区教师们行为示范,为学生们展示出榜样的力量,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从每个体育教师做起。随后,哈尔滨市24所联盟校都进行了特色展示,学生们在现场展示中纷纷亮出“绝技”,有欢快热烈的舞龙舞狮,有刚劲有力的武术表演,有呼吸与动作完美融合的八段锦表演,有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五禽戏,还有步伐灵活多变的太祖拳展示,学生们身着传统服饰,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充分展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与活力。
据介绍,今年4月1日,哈市正式成立首批“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联盟学校”,联盟学校由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和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院牵头,由长期支持哈市学校体育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以及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有潜质、有发展的24所中小学校共同组成。从大学到中小学,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操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通过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以及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推进大中小研培一体化民传体育课程建设。哈市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中小学课堂,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民传体育课程,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次成果展示会,不仅展示了哈市在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上的创新成果,也为全市各中小学校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此次活动,哈市将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的普及和发展,各中小学校将继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民族传统体育将在校园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和强健体魄的新一代青少年作出积极贡献。
实习生 汤灿 杜卓轩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茉 文/摄/视频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