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将至,从“假期模式”到“校园模式”的切换,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为帮助学生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哈六中心理教研室准备了一份开学心理调适指南,希望同学们在新学期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一)生物钟校准
1. 渐进式作息调整
临近开学,我们可以给身体一个缓冲期,每天比前一天早睡/早起15分钟,逐步回归“早七”节奏。睡前,要远离电子产品,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以通过听舒缓音乐、阅读轻松的书籍等方式放松身心,房间也可放置香薰,放松神经,促进睡眠。
2. 运动唤醒活力
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刺激内啡肽分泌,改善情绪。课间可做“4-7-8呼吸法”(吸气4秒 → 屏息7秒 → 呼气8秒),快速恢复专注力。增加户外活动或锻炼,也能让我们在新学期中更加精力充沛、状态更佳。
(二)规划 蓄航
1. 目标拆解法
将大目标分解为“月计划→周任务→日清单”。例如备考英语,可细化到“每日背50词+每周一套试题+每月考试分析”。
再如“每周阅读一本课外书籍”。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如看一场电影、吃一顿美食等,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
同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包括预习、复习、做作业、参加课外活动等。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我们对学习更有掌控感,从而树立起学业信心。
2. 学习共同体建设
与同学组队打卡,互相抽查知识点,定期分享学习资源。
3.适时添装备,要事上清单
新学期伊始,同学们可以尝试列各类清单,比如学习目标清单、阅读书籍清单等。适当添置新的学习“装备”,提升对新学期的期待,理清思路。
(三)社交破冰与情绪调适
1.人际关系破冰
开学前,提前联系同学,互相分享假期的趣事和见闻,增进彼此的感情。
开学后,主动与新同学打招呼、交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如班会、社团活动等,结交更多的朋友。
使用“非暴力沟通”公式:观察事实→表达感受→提出需求(例:“最近宿舍较晚熄灯,我入睡困难,能否协商提前半小时?”)
2. 接纳当下的情绪
面对新学期,无论兴奋雀跃还是焦虑不安,都是我们的真实感受,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需去否认或者是逃避。返校前后适度的紧张焦虑情绪,对我们做好返校准备也是有一定价值的,它可以更快地帮助我们将自身状态从放假模式尽快调整到上学模式。
3. 给自己一段切换状态的过渡期
愉快的寒假氛围容易让我们产生放松和懈怠,我们和家人团聚,以休闲放松为主;而开学后我们面临着一定的学习压力,需要尽快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学之际给自己一段缓冲的过渡期,来接纳自己这段时间出现的身心不适,并且及时地、积极地去调整它。
4. 情绪日记
每天15分钟记录事件、情绪及应对策略,逐步识别思维模式。
5.回想以前顺利返校的成功经历
在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已经经历过数次的开学,每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就会成功地适应,所以同学们可以肯定地告诉自己,这次也不会例外。从假期状态到学习状态,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注意循序渐进,慢慢找回学习的感觉。返校前的这一小段时间,我们可以提前整理自己的书桌和文具,也可以复习之前的笔记,为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做好准备。
(四)专业支持:你不是孤军奋战
当自我调节效果有限时,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
寄语新学期
亲爱的同学们,真正的成长,不是避开所有暗礁,而是学会在风浪中调整帆的角度。每一次的开学都是新的起点,希望我们在奔赴未来的路上,与更好的自己相遇,如星璀璨,如风自由。新学期,一起加油!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