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哈尔滨市教育局立足劳动育人理念,统筹部署组织各区县深度挖掘区域特色,为全市中小学生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精彩纷呈、内涵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在多元的劳动体验中,深刻感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与幸福。

构“四位一体”体系 育人成效繁花似锦
从广袤的田间地头,到烟火气十足的厨房……处处都能看到小小劳动者忙碌的身影。抓住“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重要节点,哈尔滨市各区县(市)中小学校积极构建“课堂—校园—家庭—校外”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从充满书香的校园,到温馨的社区以双手为笔,娃娃们以汗水为墨,在劳动节期间书写着独特的成长篇章,赋予这个节日非凡的意义。

在校园竞技“劳动小标兵”活动中,道里区、道外区、宾县等地在常规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校园劳动竞赛。“校园劳动之星”“劳动小能手”等荣誉称号的设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劳动竞技的热潮。
南岗区则另辟蹊径,聚焦“自理家务劳动”领域,精心设计了包含整理书包、洗碗熨烫、摆放餐具、烹饪菜肴等内容的家庭劳动任务清单,并向家长发出积极倡议,鼓励家庭与学校协同育人。这些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家庭打卡传担当 家务劳动显孝心
松北区、双城区、五常市、通河县发起的“21天家务打卡”活动获得家长们的广泛赞誉。小长假中,孩子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劳动技能带回家庭,在整理房间、清洗衣物、烹饪美食等家务劳动中大展身手。通过学生自评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家校联动模式,孩子们在劳动中获得了自我肯定,更深刻体会到家长操持家务的不易,并学会了以实际行动感恩家人,真切理解了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石。

同时在体验农耕的田间课堂中,香坊区、通河县、延寿县、依兰县等地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展丰富多样的农耕劳动项目。阿城区更是实现了全区中小学“一校一园”的全覆盖,将田间地头转化为生动的实践课堂。目前,经过多年春种、夏管、秋收的实践历练,孩子们不仅熟练掌握了常见植物的养护方法,对各类劳动工具和器械的使用也驾轻就熟,还将兴趣拓展到植物水培、暖棚栽培等新兴领域。

文化技艺润童心 文化技艺焕新彩
小长假也是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时机,南岗区、阿城区、延寿县等地深度挖掘民间艺术资源,开展中国结编织、铝箔画制作、扎染技艺学习、剪纸创作、皮影制作等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在孩子们的巧手下,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应运而生,千年文化技艺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新区师范附属小学、南岗区综合实践学校开设的茶艺课程,让孩子们在茶香中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加深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到匠心精神的传承力量。

AI赋能职业体验启梦想 志愿社区服务暖人心
“五一”节前,哈尔滨市南岗区多所小学开展“AI赋能职业体验,劳动共赏成长之美”活动。学生们通过上传照片并输入指令,生成消防员、医生、宇航员等“未来职业形象”。这一新颖独特的体验方式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不同职业的兴趣。

同时,道外区、平房区、呼兰区、方正县等多所学校积极组织孩子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孩子们清洁公共设施、为同学打餐,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增添温暖。平房区84中、道外区长安城幼儿园的学生们走近劳动者,开展慰问活动,将对劳动者的敬意与感激之情传递到他们心中,用温暖的举动诠释劳动精神。

讲述劳动者故事 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呼兰区、尚志市、巴彦县、木兰县等区县,在节前的课堂中,组织孩子们通过主题班会、征文、讲述劳动者故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将“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香坊区的部分学校还开展了“雪域黑土情龙藏一家亲——西藏仁布县优秀共青团员能力提升实践交流活动”,促进了劳动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劳动教育的影响力。

记者随机连线南岗、香坊、呼兰、五常的部分孩子,他们表示在这个“五一”小长假中,他们用双手创造快乐,用汗水浇灌成长。劳动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快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将继续践行劳动精神,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合格劳动者。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郑炜
图片来自受采访单位
编辑 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