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日,哈尔滨新区前进小学校举行了哈尔滨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专场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基于儿童立场的‘全渗透’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与研究”研究成果转化,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城乡联盟学校成员以及来自各区县的二百余名教育科研工作者齐聚线下主会场,体验并参与了活动。



活动前,哈尔滨新区前进小学校的孩子们展示了精心设置团扇绘画、艺术剪纸、扭扭棒制作等特色体验项目。此外,该校的绘制木版画、创意涂鸦、棋类竞技、“戏”动课堂特色校本游戏、美食烹饪、科技成果展示等多元项目,也吸引了嘉宾们驻足了解。其中,极具东北地域特色的煮玉米、烙饼、排骨炖豆角等“美食一条街”,更是成为全场焦点。身着厨师服的前进娃娃们化身小小“掌勺人”,在大锅灶前娴熟地煎炒烹炸,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新鲜出炉。孩子们热情地将美食分享给与会嘉宾们,他们精湛的厨艺和辛勤的劳动,尽显出新时代少年的劳动风采与实践能力。此外活动中场休息时,孩子们又化身“甜品大师”,精心制作爆米花、棉花糖、煎蛋、关东煮、水果串、双皮奶等十余种甜品小食。

在“以劳树德”“以劳育美”“以劳促劳”班本成果展示环节中,新区前进小学的教师用生活中的劳动、美术、数学三节观摩课,以劳动为纽带,将学科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让参会嘉宾直观感受到了该校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其中,该校数学组教师还围绕《解码劳动场景中的思维与实践智慧》展开专题研讨,从学科视角深入剖析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哈尔滨新区前进小学校长韩雪作经验分享时表示,学校秉持“教育即生长”理念,匠心打造“劳动+”五育融合课程体系。通过课后服务“劳创乐园”课程,解锁藏在劳动中的智慧密码;依托校园文化“艺”起劳动课程,实现艺术与劳动的深度交融;借助软件材料展示“劳动+”五育融合成果,生动诠释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融合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劳动教育课程理念,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育人新图景。韩雪的全方位、多层次“生活化劳动范式教育”分享,以及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家校共育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与丰硕成果,为当天参会的嘉宾对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新变化、新举措,有了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科研部主任李伟荣对新区劳动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全市各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三点希望,即强化成果转化效能,将优秀经验转化为区域行动指南,建立“一地一案”推广机制,推动劳动教育成果广泛应用;深化五育融合研究,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科技、艺术、德育等领域的交叉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育人品牌;三是优化协同育人生态,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社区等多方资源,共建劳动实践基地,构建全社会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格局。
哈尔滨市教育局三级调研员刘红梅表示,科研是教学发展的助推器,全市各中小学校应立足校情,积极借鉴优秀经验,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广泛应用与创新发展。劳动教育意义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区教育局应以此次现场展示活动为新起点,从区域体系化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资源丰富化拓展、家校协同化推进、师资多元化培养、评价系列化完善等方向持续发力,全力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根基。
记者了解到,哈尔滨新区前进小学的当天展示的科研课题成果,即《“全渗透”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早已被列为省级“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该课题于2023年5月立项开题,目前即将结题,同时此课题也于2024年12月,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立项并开题,并将持续研究发展。该校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全渗透”劳动教育育人体系,正引领该校师生在“人人超越自我,人人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生活实践中,呈现“最好”的生命样态。同时,2023年、2024年,该校“劳动+”校本课程先后入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教育创新年会产品市集,共向全国41个地市276所学校辐射推广。在成果的加持下,该校近五年学校办学影响力不断提升,并由一所有94年历史的城乡“老牌学校”成功转型为“新品牌学校”。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郑炜 文/摄
编辑 于赛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