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凝聚集体智慧,立足“以脑科学助力孩子成长”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月”活动育人效能,近期,平房区教育局以基点校教研活动为契机,分别在友协一校(小学专场)、哈五十五中学(初中专场)开展两场“心理健康活动”专题交流分享会。活动中,平房区专、兼职两位心理健康教研员与小学、初中心理健康教师以建构脑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转化为桥梁,通过经验共享与智慧碰撞,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科学动能。

小学分享会由小学基点校负责人、友协一校教师吴雪主持。吴雪指出,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结合儿童脑发育黄金期神经可塑性强的特点,从运动干预、睡眠调节、多感官协同学习等维度,构建学生学习提升理论框架,并抛出问题,鼓励教师们畅所欲言、互学互鉴。随后,来自不同学校的心理教师依次分享心得与本校特色活动。

部分小学教师聚焦低年级教学特色,分享了为低年级学生设计的“幸福泡泡”“我的自画像”等趣味活动。这些活动以艺术为媒介,在脑科学研究成果指导下,帮助学生增强学业情绪调节能力。还有教师介绍了全校性活动,如“感恩”主题活动,通过书写感恩卡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身边温暖;另有部分教师分享,学校组织“信任背摔”“拔河比赛”等大型团体活动,让学生在挑战中突破自我,在协作中体会信任与支持的力量,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助力参与者学会自我发现和自我改变。

初中分享会由初中基点校负责人、哈五十五中学教师张慧莹主持。张慧莹所在的初中组心理联盟一直致力于搭建交流共享平台,共同提升心理教育工作水平。交流活动中,张慧莹抛砖引玉,激发了教师们的分享热情。教师们分享了“蝴蝶拍”放松训练、“扫雷游戏”等互动活动,这些团辅活动和趣味游戏有助于学生释放压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部分教师提出“脑科学视角下心理剧团体辅导对改善中学生学业情绪的实践研究”思路,计划融合心理剧技术,以生动表演呈现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助力学生学业情绪管理,这一想法引发教师们的共鸣与热烈研讨。

此外,初中教师还介绍了特色心理健康课程及心灵讲座,内容聚焦学生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业压力等热点问题。大家探讨了如何在脑科学视角下,利用AI赋能心理课堂,引导学生发展兴趣、劳逸结合、科学用脑、高效学习,从多维度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最后,初中交流活动还提议,心理健康月活动不仅要面向学生,还应为教师推出“幸福大转盘”活动,帮助教师通过正念练习关注当下、科学用脑,提升心理韧性、情绪管理能力和职业幸福感,从而更好地调节工作压力,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
据悉,两场“心理健康活动”专题交流分享会上,专、兼职两位教研员结合分享内容提出优化建议:一方面,根据学生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脑部功能的发展规律(如学生自控力、情绪情感、智力发展、语言学习敏感期等),系统构建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心理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创新课堂形式,减少理论灌输,增加体验和分享环节,提升教育实效性。同时建议教师在工作中加强与学校管理层、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合作,通过跨学科校本研修展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据介绍,平房区此次依托基点校开展的心理教育教研活动,畅通了区域心理健康教师交流和提升的渠道,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方向。此次教研活动的良好开端,为后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推动脑科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以及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培育阳光向上的新时代少年,筑牢了心理基石。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郑炜 文/摄
编辑 于赛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