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日入伏,随着三伏天到来,今年迎来了一年当中“冬病夏治”的黄金时节。近日,记者采访世一堂中医馆刘朝宏院长,了解三伏贴治疗注意事项。
中医智慧:冬病夏治、内病外治
刘朝宏院长介绍,冬病夏治遵从阳气最盛的原则。三伏天作为全年最热、阳气最盛的时段,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期,可以帮助快速补充人体的阳气来祛除寒湿。三伏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代表性疗法,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传承千年、体现“冬病夏治”的中医传统疗法。在三伏天,全年阳气最盛、肌肤腠理开泄之时,药物更容易渗透吸收。将温经散寒的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渗透与经络刺激,驱散体内积寒,调理脏腑功能,对慢性病的调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专家:三伏贴要辨证施治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寒性疾病,如慢性腹泻、胃痛、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痛经等。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寒邪内生,在冬季外界寒冷环境的影响下,病情容易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经络通达,气血充沛,此时进行三伏贴治疗,能够借助外界阳气,驱散体内寒邪,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刘朝宏介绍,根据常见寒症类型,三伏贴要科学配伍、辨证施治。针对疾病性质,目前有4款三伏贴,可满足差异化健康的需求。
风湿骨痛贴——选用辛温大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药物。贴敷穴位选择内膝眼、外膝眼、鹤顶、血海、大椎、肩井、颈百劳,适用于痹症多处关节疼痛,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止痛的效果。
呼吸贴——温肺化痰,守护呼吸健康。当肺阳不足,会出现咳嗽、喘促、痰多清稀等症,而呼吸贴正是通过温补肺阳、化痰利气的机制来改善这些症状。贴敷穴位以背俞为主穴,配穴天突和膻中,适用于呼吸系统多种虚寒性疾病。
脾胃贴——中医认为,脾胃共居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当脾胃功能失调时,会出现胃痛、腹胀、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症状,脾胃贴正是针对这类虚寒性脾胃病而设计,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协同作用,达到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治疗目的。贴敷穴位以腹部为主,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适用于腹部各种虚寒性疾病。
元气贴——温补气血,提升整体活力。“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源于肾中精气,赖脾胃水谷精微滋养,通过三焦输布全身,推动和调节各脏腑功能,是抗病康复的基础动力。贴敷穴位选择足三里、关元、三阴交、气海、中脘,适用于虚劳病患者以及各种体质虚弱者,具有温补气血,升举阳气的效果。

今年“三伏贴”贴敷时间表
伏前培元贴:6月21日至7月19日
初伏扶阳贴:7月20日至7月29日
中伏除湿贴:7月30日至8月8日
末伏温阳贴:8月9日至8月18日
伏后加强贴:8月19日至8月28日
专家提示,贴敷后需避免剧烈运动、贪凉饮冷,保持局部皮肤干燥。为提高服务质量,医馆安排了资深医师,精准穴位贴敷,确保调养效果。“夏养三伏,冬病不扰”。这个夏天,让我们借阳气之力,为身体注入健康新动能。
哈尔滨日报记者 董彤
编辑 李洪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