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日下午,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多学科数字化诊疗会诊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赵峻教授,正全神贯注地为10位冰城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会诊,与该院胸外科戴天宁主任、CT室赵林涛主任探讨病情,为患者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哈市患者与国内名医面对面交流,这场冰城“家门口的会诊”,正是市一院胸外科与赵峻教授团队共建“科室医联体”后的生动场景,通过这样的医疗服务合作,让国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哈尔滨,服务冰城百姓。

疑难复杂病情 北京专家“把脉”开良方
12日会诊现场,69岁的赵阿姨(化名)带着厚厚的病历前来。胸闷气短在心内科就诊,却意外查出肺部不明肿块。更棘手的是,她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化疗史,心脏冠状动脉也存在严重狭窄,治疗存在高风险。“别担心,我们综合评估。”赵峻教授与哈市一院胸外科戴天宁主任仔细研判,为赵阿姨制定了详尽的检查计划,并清晰告知每一步治疗可能面临的风险与应对策略,让原本焦虑的一家人吃下了“定心丸”。
59岁的孙先生(化名)则是抗癌路上的“老兵”。经历过右肺癌手术后,近期复查发现左肺上下叶再次出现可疑病灶。面对可能的多发肿瘤,赵峻教授给出了关键建议:“手术仍是首选,但我们会采用个体化精准术式,最大限度保护您健康的肺组织,确保肿瘤完整切除。”科学细致的方案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
而51岁的邹女士(化名)体检时发现左肺下叶一枚位置“刁钻”的磨玻璃结节。它体积虽小,却紧贴关键的气管分支(B10),手术切缘能否干净成为最大挑战。“位置特殊,术中方案可能需要灵活调整。”赵峻教授坦诚沟通,将潜在难点与应对预案提前告知,这种透明负责的态度让患者及家属卸下思想包袱,安心等待手术安排。

“科室医联体”让国内顶级专家服务百姓
这三位患者的经历,正是哈市一院胸外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峻团队深度共建“科室医联体”结出的硕果。医联体打破了地域壁垒,让赵峻教授及其团队的前沿理念、精湛技术与丰富经验,通过定期门诊、会诊、病例讨论、手术指导等方式,源源不断输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临床治疗。
“与国家级顶尖团队建立‘科室医联体’,核心目标是提升本地复杂疑难胸部疾病的诊疗能力,”哈市一院胸外科戴天宁主任强调,“让本地百姓无需远赴千里,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北京专家诊疗,解决实实在在的就医难题。”

健康提醒:关注肺部发出的“信号”
戴天宁主任提醒广大市民: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或体重下降等,可能是肺部疾病的警示信号,应及时就医排查。重视早期筛查,尤其建议有长期吸烟史、家族史、职业暴露史等高风险人群定期检查肺部CT。如在体检查出肺结节不必过度恐慌,要通过专业医生评估,明确性质并定期检查和诊疗方案。
据介绍,市一院将不断整合国内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提升医院诊疗硬实力,为龙江百姓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让健康福祉真正落在“家门口”。
李晓晖 苏航 哈尔滨日报记者 董彤 文/摄/视频拍摄制作
编辑 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