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启蒙盛宴!东北林业大学的的这个公益课堂点亮冰城儿童科学梦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7-30

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趣味体验,为冰城青少年科学教育注入新活力……这个暑假,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逐梦东林” 小水滴公益课堂实践团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启蒙盛宴。

不同于传统短期公益活动,“逐梦东林” 团队创新性构建了 “4+8” 全周期教育模式:4天沉浸式集中探索课程打基础,8周常态化科普拓展课程促延伸,让科学教育不止于暑假。

在4天集中课堂里,丹青班与锦绣班双轨并行,孩子们在《隐形的神秘世界》中认识微生物明白了好好洗手的重要性,在《光的神奇之旅》中亲手制作彩虹,观看手影表演,在《奇妙的声音世界》里用纸杯搭建 “土电话”,在《看不见的魔法》中通过 “静电风车”“吸管钓小鱼” 解密静电原理。

而8周常态化课程(7月至8月每周六)则延伸至校园林场研学、校博物馆探秘、项目式学习等,让科学探索从课堂走向自然与生活,真正实现 “短期集中启蒙 + 长期实践巩固” 的闭环。

作为曾获梁希科普奖、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等荣誉的团队,“逐梦东林” 的优势体现在专业与趣味的深度融合,专业底色与创新玩法的双向赋能。团队依托东北林业大学学科特色,融合生命科学、教育学等多领域资源,联合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党支部、国际基因机器大赛(iGEM)团队等,让课程既有 “科学味” 又有 “互动感”。比如《神奇的生命密码 DNA》课程,结合 iGEM 团队的科研经验,通过接力绘画让孩子们理解 DNA 结构;《指纹的秘密》则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艺术创作结合,孩子们拓印指纹创作画作,在审美体验中深化科学认知。

更值得一提的是“科艺共生”理念:光的课程里,老师用手影舞演绎飞鸟游鱼,让光沿直线传播原理变得生动;声音课程中,“土电话” 实验和 “你画我猜” 团体游戏,在协作中强化知识记忆。这种“现象导入-头脑风暴-实操深化”的教学范式,让80 余名参与儿童在实验中爱上科学。

这场公益课堂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科学好奇心,更构建了 “教学相长” 的育人生态。团队20余名成员,涵盖生物科学、食品工程等专业,在6个月筹备期内,通过3次线上试讲、2次线下打磨优化课程,既深化了专业知识,又锤炼了社会服务能力。

正如团队指导老师栾晓欣所说:“我们希望让科学教育走出课本,让孩子们在林场里认识植物,在实验中触摸原理,更让大学生在服务中理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义。”

目前,常态化课程仍在持续开展中。这个夏天,“小水滴” 正以科学为墨、以公益为笔,在冰城青少年心中写下对未知的向往,也为乡村振兴与科学普及的双向赋能提供了生动样本。

和欣雨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越

图片来自受采访单位

编辑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