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经过4个半小时的采集,李力(化名)在哈市一家医院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3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成为希望的种子,为远方的一名患病“弟弟”重燃生的希望。
36岁的李力来自伊春市,李力很久以前便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2018年,他终于在一次献血后留下血样,也算完成了自己多年的一个夙愿。
今年6月末,李力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的消息。“这几年我一直很关注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消息,知道要匹配成功非常困难,所以刚收到消息时,我就同意了,只希望能快点采集,让另一边等待的人早点康复。”李力说。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过程,李力在朋友圈特意发了一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科普文,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捐献的情况。不仅如此,李力还将自己捐献前期的准备工作,以每日动态记录在朋友圈。“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捐献,同时也能记录捐献的过程,很有意义。”李力说。
14日,李力进行采集。“听说采集这套针可贵了,我全程就没敢动,怕滚针。”李力说,因为采集过程需要长时间躺着,他愣是躺了四个半小时一动没敢动。随着采集的结束,李力成为全省第156例,全国第14482例捐献者。
当日15时许,干细胞悬液跟随飞机到达受捐者的城市。随之一起的还有李力为对方写的一封信,得知对方仅比自己小3岁,李力称呼其为弟弟,他在信中表示自己是上天派来拯救对方的,也希望他能早日康复,他会一直在背后为素未谋面的弟弟祝福。(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