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平安!”手术室外,刚为“袖珍妈妈”王小美(化名)完成剖宫产手术的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产四科主任医师张小新为产妇丈夫报喜。听到这个好消息,王小美少言寡语的丈夫再也忍不住泪水,不停地向医护人员道谢。
近日,31岁的“袖珍妈妈”王小美在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顺利分娩一2550克女婴,母婴平安。产科医护人员悬着的心也总算放下来了。
据了解,王小美患有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身高只有1.26米,婚后一直没要宝宝,虽然生个可爱的宝宝一直是夫妻俩的愿望,但是高危妊娠的风险让二人望而却步。
为王小美接诊的是产四科主任医师张小新,她耐心地向夫妇二人解释,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作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病,有50%的几率会遗传给胎儿,通过产前基因诊断结合超声检查可以判断宝宝是否患病。但即使宝宝发育正常,“袖珍妈妈”的妊娠期风险也是很大的,比如子宫的日益增大会压迫母亲的膈肌,从而导致孕妇的心肺功能障碍,宝宝的发育需求也很可能会引起母体贫血等。
经过与张小新主任医师的充分沟通,夫妻俩决定迎接挑战,全力配合医生。王小美的每次产检,都由张小新主任医师亲自完成,整个孕期的亲密接触让她对医生产生了越来越深的信任。经过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产四科医护人员和王小美夫妇的共同努力,宝宝平安地在妈妈肚子里待到了第37周。
妊娠37周的王小美胎动增多,胎心增快,在张小新主任医师的建议下办理了入院。在孕晚期宝宝发生了好几次胎方位的改变,头位变臀位,臀位变头位。胎心监护中宝宝的胎心率可达160-180次/分,王小美的心率也增快至100-110次/分。单玉芹主任、张小新主任医师及孙欢欢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了科内会诊,认为由于王小美身高只有1.26米,胸腹腔容积有限,随着胎儿的生长,孕妇的身体已经负荷过重,并且由于她的骨盆狭窄畸形,胎儿头入盆受到阻碍,导致胎位和胎心的改变。鉴于以上情况,建议尽早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术中,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景琦顺利完成了麻醉,然而当张小新主任医师切开子宫时,惊险的一幕出现了,首先暴露出来的竟是胎儿的上臂!也就是说,胎儿的位置由术前的头位再次发生改变,变为横位,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胎位,即使是剖宫产也有可能出现胎儿的娩出困难或造成产伤。张小新主任医师当机立断,在孙欢欢医生的配合下迅速将胎儿上推,转成臀位娩出。虽然有惊无险,但还是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据悉,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按照《规范》会对首次建册的孕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意味着除了怀孕之外,孕产妇还合并了其他疾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母婴安全,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建议其在具有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的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作为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承担着哈尔滨市及周边区县的孕产妇救治工作,高危孕产妇的孕期动态评估及个体化管理更是孕产妇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王小美这样的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孕前BMI大于28的橙色风险患者来说,规范产检是安全分娩的必要前提。高龄、肥胖、贫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子宫瘢痕等都是常见的孕产妇评估指标,一旦被评估为较高风险甚至高风险孕产妇,最好要固定产检医院,评估风险,规范管理,严密监测,以保障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孙丽霞 叶鸿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