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便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这个日子旨为唤起人们平等、宽容地对待麻风病人,尊重病人人格和自由,为其提供应有的治疗,也为让全世界了解麻风是可以治愈的。
2023年1月29日是第70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6届“中国麻风节”,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弘扬时代精神,消除麻风危害”。为帮助市民正确认识麻风,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麻风科普。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未经治疗的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现今,早期发现、及时实施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麻风已成为一种可以治愈的普通疾病。
2011—2020年我国新复发麻风患者数逐年减少,发现率在10年间减少了64.4%。2020年,全国新发患者406例,复发31例,新发患者的发现率仅为0.029/10万,这在全球已处于低流行水平。
了解且认清麻风
引起麻风的“罪魁祸首”,就是麻风分枝杆菌,目前已知的分枝杆菌“家族”中唯一能感染人和动物神经的类型,平时比较“低调”,善于长期潜伏在患者体内,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就会侵犯人类的皮肤、周围神经、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睛等,严重者可致畸残。麻风还会使患者失去痛觉感知的能力,让患者面临截肢的命运。
麻风的主要传染源是未经有效治疗的麻风患者,主要通过长期密切直接接触或经飞沫传染。麻风患者的家庭接触者是麻风的高危人群。间接传染,如接触了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传染的概率一般很小。
麻风具有早期症状隐匿、潜伏期长、易致畸残等特点,发展到晚期,才可能出畸残的症状。因此,早期筛查,在畸残发生前及时接受治疗,非常重要。
感染后,患者的皮肤和周围神经会最早出现症状。因每个人对麻风分枝杆菌的免疫力不同,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有的患者表现为皮肤上单一、微小的浅色斑,有的会出现眉毛脱落、手足麻木等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请到当地皮肤病防治所或综合性医院的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一步接受病理检测。
治疗麻风:联合化疗可治愈
20世纪40年代,砜类药物的问世和推广,大批麻风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1981年,WHO开始推荐抗麻风联合化疗方案(MDT),即同时采用氨苯砜(DDS)、利福平(RFP)和氯苯吩嗪(B663)等多种药物对麻风患者进行联合杀菌治疗,大大减少单种药物疗法易产生复发和耐药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规范的治疗,麻风患者能够在6~12个月内完全治愈,且已经治愈的患者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麻风防控和救助体系,实现了“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模式,麻风病处于一种可防可控的状态。
郭恂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