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在家一切正常,一开学就出现浑身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爱发脾气等表现,甚至有些孩子出现头疼、肚子疼等躯体不适的症状。对此,哈医大六院江南院区心理精神科主治医师刘雨佳表示,其实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有可能就是“假期综合征”所导致。
如何避免“假期综合征”?刘雨佳建议,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假期综合征”一般只会持续1至2个星期,等孩子们熟悉了学校生活就会自然消失。但是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是孩子产生厌学、拒绝上学的情况,家长们一定要敲响警钟了,必要时可以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忙。
白天打瞌睡,还头晕、恶心,都是“假期综合征”闹的
8岁多多(化名)已经开学快1周了,可是还是觉得整天无精打采。老师一开始讲课,坚持不到10分钟,多多的上眼皮和下眼皮就开始打架。晚上回家后,多多写作业时总是特别的烦躁,还和爸爸妈妈发脾气。虽然白天多多总是无精打采,但是晚上多多却很兴奋。尤其是睡觉前,多多总是想玩会这个,再玩会那个,丝毫没有困意。即使妈妈强制让多多躺在床上睡觉,多多也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白天打瞌睡就是多多现在一天的写照。
但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多多最近总是吵着说头晕、恶心,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妈妈便带多多到医院检查,可是各项检查都没什么问题,医生也说多多没有生病,多休息就能好。听到医生的话后,多多的头晕果然好了几天。可是没过几天,多多又开始说头晕、恶心、头疼,老师也担心多多的身体,便让爸爸妈妈接多多回家休息。“起初父母觉得孩子时装病,爸爸还责怪了孩子,并且不许妈妈把多多从学校接回来。但多多症状并没有消失,还越来越重,有时候在桌子趴一天都没办法上课。”刘雨佳告诉记者,多方打听下,妈妈带多多来到了哈医大六院就诊。在刘雨佳的帮助下,父母逐渐意识到当孩子的负面情绪无法排解时会转化成身体的不适。在医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多多终于又找到了上学的乐趣,慢慢适应了学校作息学习生活。
如何应对“假期综合征”?
刘雨佳表示,“假期综合征”其实是泛指一种普遍的现象,即将开学或刚刚开学的孩子出现了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胸闷、肚子疼、手抖、尿急等症状。不仅是孩子,大人们放一个长假后也会出现类似的状况。因为假期时人们所处环境较为宽松,马上进入紧张的学习、工作中难免会觉得不适应,再加上儿童的情绪表达不如成年人,所以常常转换为躯体不适。
刘雨佳建议,一般对于小龄一些的孩子,这时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们讨论孩子与同龄伙伴相处时的快乐,学会在孩子生活中慢慢放手,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家长们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到底为什么不想上学,常见的原因有对社交的恐惧感,对学习的无力感等。所以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心理状态都不相同,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上并没有固定模式,弄清楚问题的成因才是最重要的。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不要逃避或拖延。
为了预防“假期综合征”的出现,家长和孩子都应放低期待,尤其在刚开学的第1、2周,孩子的大脑尚未习惯高强度的学习,不适合马上进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循序渐进增加学习时间。如果假期时孩子的作息不规律,需要提前1~2周开始调整作息,睡觉及起床时间应与上学时一致。与孩子之间多多沟通有助缓解彼此压力,有的孩子确实存在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等问题,家长可与老师沟通,主动向孩子描述学校生活的状态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提前给予一些建议。(魏然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