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全国爱耳日|定期检查 保护听力

来源:冰城+ 客户端 2023-03-02

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根据2021年世界听力报告,听力损失目前影响着全球超过15亿人口,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如何保护听力?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第四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解亚玲,她表示预防耳病,除了要注意耳卫生,避免暴力采耳、噪音等,还应定期检查,尤其老年人和学龄儿童,及时发现耳部问题,及时干预。

男子耳朵剧痛,到医院一看耳朵里都长毛了

小赵(化名)今年35岁,近日,他发现右耳发闷,很痒,就自己抠了一下。结果就开始耳朵剧痛,耳道和耳道口(耳甲腔)红肿且有渗出。“又痒又疼,耳朵里还往外冒黄水儿,太难受了。”小赵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以为自己是中耳炎,想着挺挺就能好,结果一周过去了,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倒越来越重,为此他来到哈市四院就诊。

经过耳镜检查,解亚玲诊断他为急性外耳道炎和真菌感染。“检查时看到患者耳道内长了一层白毛,这就是真菌感染的常见症状。”解亚玲告诉记者,追溯病因发现,小赵属于油耳,耳道潮湿,恰恰是真菌最爱的环境,加上曾自己暴力抠挖过耳道,多种原因下,导致疾病。

“这位患者挺典型的,春节后来就诊的患者中,急性外耳道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数量较多。”解亚玲介绍,面对这些疾病,患者都有两个误区,一是不重视,有的觉得这不是病不用治,有的则觉得可以自愈就在家等,延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分泌性中耳炎及时治疗,保守治疗两周左右多数能痊愈,但如果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治疗时间变长、难度上升不说,还可能需要手术。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依从性不好,以真菌感染为例,很多患者因耳朵疼、痒、闷、听力下降就诊,但到医院上药后,症状缓解,就不再复诊、用药了,导致疾病没彻底治疗,再次发作。

女孩玩手机时突然发现一侧耳朵已经全聋

解亚玲告诉记者,除了耳道疾病,听力问题也值得被关注,其中老年人和儿童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淘淘(化名)今年9岁,一天晚上她在家打电话时,家长发现她用左耳居然什么都听不到,便赶紧带孩子来到哈市四院就诊。“平时孩子看电视声音就大,和她说话也得大声喊,但我们都没当回事,没想到孩子一只耳朵听不到了。”听完孩子妈妈的话后,解亚玲为淘淘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孩子是由于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导致的左耳全聋。

解亚玲表示,小孩子有时候耳朵听力下降,但还能听到声音,他们不一定会表达,所以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并且定期进行筛查,及时干预。

“除了儿童,老年人也要重视听力问题。随着自然衰老,听力下降也是正常现象,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耳背’,也是老年性聋,是生理退行性改变导致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但耳背轻重根据个人体质有关。”解亚玲强调,老年性聋对老年人有很大影响,如认知功能、反应力下降;影响社交等。但老年人的误区就是不愿接受助听器,大家要树立正确认知,助听器是帮助听力康复的,可以减缓听力下降。所以建议老年人也要定期进行听力筛查,结合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助听器,不要用的时候戴上,不用就摘下。

如何能保护耳健康?解亚玲建议,首先市民应注意耳清洁,避免耳朵进脏东西等。需要注意的是,清洁不是让大家频繁采耳,一般来说,健康的耳耵聍是淡黄色的碎屑,这是不需要清理的,它起到止痒、防尘等作用,会随着走路、说话、咀嚼等方式排出。当耵聍呈黑褐色的团块,质地较硬,无法自行排出,还越积来越多时,建议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定期清理。如果出现耳部痒、痛、流水等症状,一定及时就医。生活中要避免噪声污染,在噪声环境时建议戴个耳塞,不长时间佩戴耳机。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学会减压,注意休息。要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