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团队为一名患有顽固性癫痫的女孩进行了“丘脑前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让女孩病情获得控制,且填补了省内空白。
小张(化名)今年15岁,性格开朗,喜爱运动。然而两年前,她不明原因地出现愣神发呆、眼球上翻、面色潮红、说话结巴等症状,继而出现数次摔倒、嘴角吐白沫、四肢抽搐情况。经脑电图检查后,小张被诊断为癫痫,可服用了多种抗癫痫药物疗效一直不明显,且每日发作十分频繁,最多时一天达20多次,几乎完全失去了学习能力。随着病程的演进,小张变得暴躁易怒,行为异常,严重时经常打骂家人。由于长期大量用药,使她的体重在半年内暴增了60斤,这给正处于花季的女孩带来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巨大影响。
多方打听下,小张来到哈医大一院儿科,经过科主任徐向平教授的悉心诊治并在详细分析她发作时症状、脑电图、影像学之后,明确诊断小张属于药物难治性癫痫,局灶样发作,存在成功手术干预的可能性,建议她转入哈医大一院功能神经外科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在功能神经外科沈红教授、刘利教授的全力支持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朱敏伟教授团队接诊了小张,并与医院癫痫中心和脑电室的专家姚丽芬、孙林琳、侯晓华等人密切合作,反复讨论。专家团队最终确定了借鉴和利用丘脑前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脑起搏器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方案。
朱敏伟介绍,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指的是患者在正规接受两种一线抗癫痫药物2年以上,且血液药物浓度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之内,仍无法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也称之顽固性癫痫。“在此之前,尽管癫痫外科有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仍有一些顽固性癫痫无法通过手术获益。而脑起搏器常见于帕金森病的治疗。被拓展应用到癫痫治疗的原理就是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置入大脑的神经核团,从而抑制神经环路的异常放电。”朱敏伟告诉记者,此次脑起搏器技术拓展到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领域,填补了全省空白。术后2个月内,小张仅有两次短暂的发作,相较于术前每天多达五六次频繁的“暴雷”,她的病情改善率高达90%。目前,她已开始重返校园,再次扬起了学习的风帆。
朱敏伟介绍,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当前癫痫已上升为我国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约为0.7%,年发病率28.8/10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0.46%。据此估算,全国约有9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其中500万-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约200万-300万。其中,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约有半数左右通过术前评估,能够明确致痫灶,得以顺利进行开颅切除手术;而另一半无法行切除手术的癫痫患者,则更适合神经调控术。
朱敏伟表示,药物难治性癫痫并不等同于无药可医,脑起搏器类似于电子药物,有助于从根源上阻断癫痫发作时异常神经传导环路,可望成为难治性癫痫患者一种全新的选择。与此同时,癫痫患者需要早诊断、早干预,如果诊治得当,大部分癫痫患者都会有良好预后的。
徐旭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