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骨二科王岩松教授团队用O-arm,为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完成了椎间孔镜手术。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已回归正常生活。
王女士(化名)是个资深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十多年了。其间到过多家医院就诊,进行过吃药、推拿、牵引、小针刀等一系列保守治疗,但是腰腿痛的症状始终无法根治,其间也有医生建议做开刀固定手术,但考虑手术的创伤和费用,王女士始终无法下定决心。经过病友的推荐,王女士慕名找到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骨二科王岩松教授求治。
住院后,王岩松带领其脊柱微创团队经过进一步详细查体与检查,最终诊断王女士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结合王女士情况,专家认为开放手术与全身麻醉风险极高,加之她本人强烈排斥开放手术,经过多学科会诊及科室内讨论后,专家团队最终决定为她行微创椎间孔镜手术。
术中,专家利用O-arm精准定位,手术切口仅7毫米,共耗时50分钟,出血量仅有几毫升,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王女士腰背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明显缓解,如今已重新回到家里,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王岩松介绍,O-arm术中巡航为外科手术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和多平面图像,通过实时O-arm扫描影像,自动注册配准,无需与术前CT数据进行点对点匹配,从而节约手术时间并可以避免因手术体位变化所致的误差。该系统采用红外线光学定位技术,就如同生活中的车载导航,术者可抬头观察导航屏幕,导航可全程实时在患者三维影像上显示手术操作器械所在位置,助力术者完成导航引导下的脊柱内镜穿刺定位、脊柱精准椎弓根置钉、椎体截骨、椎间融合;复杂骨盆骨折骶髂螺钉、股骨颈骨折微创空心钉螺钉、PFNA系统置入;关节镜骨通道建立等手术步骤,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术中实时可视化,辅助术者更好地按照预期的手术计划开展高效、精准、安全的骨科手术。
王岩松表示,手术微创化是目前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的趋势,同时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O-arm的引入无疑为医生提供了巨大利好,对于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寰枢椎脱位及复杂骨折的患者,可以提供更精准,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案。
刘方煜 程道林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