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在老年人群,常以腰腿痛、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是骨科的一个常见病。但腰椎间盘突出+高度肥胖,却让常见病变成了疑难病。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一病房收治了一位20岁,身高192厘米,体重达310斤的大男孩小杨(化名)。小杨入院时腰部及左左腿疼痛剧烈,无论坐下还是站立都痛得难以忍受,根本不能正常行走。经详细检查发现小杨的腰5-骶1椎间盘巨大突出伴钙化,压迫神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
“这么年轻出现腰椎间盘突出较为少见,与患者的体重严重超标,脊柱多度负荷有关。”骨科一病房脊柱微创团队王大为副教授介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难度不大,但是这么年轻采取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行常规开刀治疗,必因为脂肪层过厚,导致术中术后都会出现很多风险。
为了最大化减小手术损伤,让小杨能回归健康的生活,骨科一病房组织全科会诊。针对小杨体重过大的情况,专家们一致认为脂肪层过厚导致手术切口过大、常规手术器械长度不足、手术操作不便延长手术时间、出血量大、麻醉高风险等情况。且术后也面临脂肪液化切口不愈合、椎间融合失败、内固定失效断裂、临椎病、腰椎活动度不良等预后问题。
“最适宜的手术无疑是脊柱微创手术。”但在过度增厚的肌肉脂肪组织阻隔下,想在1厘米以内的切口中,既要避免副损伤,还要完成腰椎间盘摘除神经根减压等一些列操作,这对主刀医生的手术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随着先进的临床检查手段的应用,近年来我们临床上发现,许多年轻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年龄偏低,预后活动量较大等因素,脊柱微创手术是治疗此类人群这一疾病的首选方法。”哈医大一院骨科主任毕郑刚教授表示,针对这名特殊肥胖患者,微创手术难度非常大,因为要透过非常多的脂肪、肌肉等软组织(厚度10厘米)才能到达病变部位,全程定位和操作都被过度肥厚的软组织阻隔,甚至术中定位的X光透过率都达不到正常水平,很难获得清晰的影像,配合使用的常规器械长度、深度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术中工作通道想顺利完成置入准确位置都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减低麻醉风险,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骨科一病房脊柱微创团队采取局部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方式下,虽然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但患者是有可能随时活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又进一步加大了手术难度。
结合病情,王大为决定为小杨进行局部麻醉下腰椎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微创孔镜下髓核摘除椎管减压术,这样既避免高度肥胖导致的全麻高风险,又能做到真正的微创、微侵袭,使患者术后康复能够顺利快速进行,还具有创伤小,对患者打击程度低,愈合迅速,安全性高、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是患者年轻、神经卡压严重、体重严重超标等诸多原因,在局麻下患者配合度不高,凡此种种均给手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月14日,在专家团队通力配合下,历时两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成功摘除大量突出间盘组织,解除神经根压迫。术后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在手术室即刻便可自由下地行走,两日后就康复出院。
徐旭 董耕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