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性突然变成了“小黄人”,哈医大四院专家明确诊断、治疗,并抽丝剥茧找出了“罪魁祸首”。
仲女士(化名)是一位很注重养生的年轻女性,三周前,她发现自己身上皮肤发黄还痒,后来眼睛也变黄了,身上还特别没劲儿,于是来到哈医大四院松北院区就诊。
经过检查,专家发现仲女士的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都明显异常,以“肝功能异常”住进了消化内科。主任孙德荣带领团队为仲女士进行了全面的相关检查并予以保肝降黄治疗。
随着治疗的推进,仲女士的体力有所恢复,住院两周后复查血生化等转氨酶也明显下降,然而“小黄人”依旧是“小黄人”。
“患者的症状属于病毒性肝炎造成的不适,但她并不是中青年女性较多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且影像检查肝胆系统也排除了占位性病变,平日里仲女士也不饮酒,尽管仲女士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日常服用优甲乐治疗,但这个药是生理补充剂,副作用很小,一般不会引起肝脏损伤,那她的‘黄’究竟是哪来的呢?”为了揪出病因,孙德荣立刻联系了黑龙江省传染病与肝病界唯一的二级教授、省内外著名的肝病专家、哈医大四院松北院区感染肝病门诊专家、研究生导师朱丽影教授。
认真听取住院医师的病历汇报、仔细查看相关检验及检查资料,并为仲女士进行了全身系统的查体后,朱丽影认定仲女士属于肝内胆汁淤积,考虑药物性肝损伤可能性大。
“变黄前我除了优甲乐,什么药都没吃过呀!”各级医生多次询问过仲女士,她都表示没吃过其他药物。结合情况,朱丽影一边充分肯定仲女士目前的治疗效果、安慰她,一边启发她好好回忆一下有没有用过减肥产品或保健品。说到减肥保健,仲女士突然想起自己发病前两个月在网上邮购并服用了一个多月的酵素产品来“排毒养颜”。
“罪魁祸首”找到了,朱丽影介绍,酵素可促进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刺激免疫细胞分裂增殖,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些特异体质的人可能对外来酵素产生过敏反应。朱丽影提醒,某些酵素食物是糖和水果与果酒发酵后的产物,含酒精成分;另外果浆经过微生物发酵之后,有可能产生甲醇;还有些酵素中可能会添加一些药物的成分,这些因素都可引起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如果不及时诊疗,会导致小胆管的不可逆损伤,形成肝纤维化等不良后果。
针对仲女士的病情,朱丽影与孙德荣为其调整了治疗方案。经过一周左右的进一步治疗,仲女士皮肤逐渐变回了从前的白皙,胆红素也恢复了正常。
王昕硕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