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持续上升。“儿童超重肥胖现象的增长速率,目前已经远超成人。门诊经常会看到家长带着‘小胖墩’来就诊,很小的孩子就出现了黑棘皮、性早熟、下肢关节负担过重导致的走路姿态怪异等情况,这些都与肥胖有关。”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儿科门诊主任迟瑛娇表示,很多家长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觉得孩子胖嘟嘟是可爱、壮实,却忽略了肥胖是一种疾病,可能给孩子带来严重危害。
迟瑛娇介绍,据统计,6~17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由1991—1995年的5.0%和1.7%上升至2011—2015年的11.7%和6.8%。2009—2019年肥胖率增长速度减缓,但超重率仍呈上升趋势,整体超重和肥胖人群基数继续扩大。41%~80%的儿童肥胖可延续至成年,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均从国家战略角度提到要重视儿童肥胖的防控。
胖娃儿脖子后面怎么搓都脏兮兮,小小年纪吃上了降糖药
壮壮(化名)今年13岁,是个活泼开朗的“大胖小儿”,因为父母工作忙,他几乎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在奶奶精心喂养下,壮壮从小就非常能吃,导致体重也直线上升。
近日,父亲发现孩子后脖颈总是黑黑的,起初以为是经常出去玩,流汗、日晒导致的,但给孩子搓澡时,发现这个黑怎么都搓不掉,和其他经常日晒的皮肤颜色也有很大色差,便赶紧带孩子来到医院就诊。
“一看这个孩子,就是很典型的黑棘皮。”迟瑛娇介绍,黑棘皮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详细询问病情后,考虑是肥胖导致的,进一步检查后,发现壮壮空腹血糖已经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结合病情,壮壮在内分泌科专家指导下,开始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同时迟瑛娇为他进行了健康指导,帮助家长一起为他减重。
“小胖孩儿来就诊,一检查,就发现血糖、血脂、尿酸等都高,肝功异常、胆囊受损,这些情况在门诊并不罕见。”迟瑛娇表示,随着儿童肥胖率的上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成年病”也开始出现在“小胖墩”人群中。
9岁女孩来月经,身高可能定格150厘米
近日,年仅9岁的洋洋(化名)因来了月经,在母亲陪伴下来到医院就诊。
“洋洋体重达到50公斤,胖孩子就容易早发育。因为脂肪细胞会分泌雌激素,会使女孩发育变早,导致早来月经。”迟瑛娇介绍,10周岁前来月经,都算性早熟。
“结合父母身高,能计算出孩子的遗传身高,孩子最后的身高可能会有浮动,但不会太大。”经过详细检查,迟瑛娇发现洋洋骨龄已经达到12岁。这也意味着此时身高140厘米左右的洋洋,即使经过生长激素干预,未来身高也就150厘米多,远远达不到她的遗传身高。
除了影响身高,肥胖还可能给孩子骨骼带来负担。迟瑛娇表示,出门诊时,她常会遇到走路姿态怪异的孩子。“儿童骨骼未发育完全,过重的体重会给下肢关节带来重压,如膝外翻、扁平足,因膝盖撑不住重量,走路就可能‘一撇一撇’的。”
保持健康,学会保持合理体重
迟瑛娇提醒,肥胖是一种疾病,长得胖不代表营养好,一定要帮助孩子合理控制体重。一些疾病早期可以通过减重逆转,减重唯一的关键就是消耗大于摄入,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减重计划,如运动不用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这样孩子可能会容易厌倦而放弃,建议选择孩子喜欢的、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让孩子管住嘴、迈开腿。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肥胖?迟瑛娇建议,首先可从饮食开始调整,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25种以上。优先选择能量密度低、饱腹感强的食物,如低脂奶制品、新鲜蔬果等。
建议身体健康的6-17岁儿童每天至少累计达到一小时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运动可根据孩子个人情况适量进行,避免运动损伤,建议多进行室外运动,让孩子多接触阳光,既有利于钙吸收、促进身高发育,还可以保护视力。
迟瑛娇提醒,要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不仅能帮助市民减少食物摄入,还能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加速脂肪燃烧,进而使体重减轻。建议4至7岁儿童,每天保证11小时睡眠;7至15岁儿童每天9-10小时睡眠。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