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组散发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中年起病,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以及小脑性共济失调。随着疾病逐渐进展,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直至生活不能自理、卧床,预后较差。该病年发病率为3/10万,属于罕见病,目前针对MSA尚无特异性治疗,现有治疗多为药物对症治疗,但此类药物副作用往往较多、需要患者长期服药、不能改善患者长期愈后,故MSA一经诊断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经济和照护负担。
近日,哈医大一院神经内科四病房潘永惠教授团队,在黑龙江省内首次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成功治疗数名神经内科罕见病——多系统萎缩(MSA)患者。
张强(化名)今年57岁,一年前,他出现了头晕、走路不稳的情况。“一开始症状仅在劳累后才会出现,休息一下就能缓解。我也就没在意,但最近3个月,我的症状逐渐加重,并且逐渐出现了右手活动欠灵活、言语笨拙。”张强告诉记者,1个月前,他自觉头晕程度较前加重、发作频率较前增加,便来到哈医大一院神经内科四病房就诊。
到医院后,经过头部磁共振T2加权像可见脑桥基底部“十字征”、小脑髓纹较深,结合张强病史体格检查,专家诊断其为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
潘永惠介绍,经颅磁刺激(TMS)与PET、功能磁共振、脑磁图技术并称为“21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该技术通过作用于大脑磁场改变脑内神经元细胞的膜电位,使其产生感应电流,进而调节脑内代谢及神经电活动,其中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因其无痛、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势而广泛应用。rTMS对MSA的治疗作用国内鲜有报道,国外有研究显示将rTMS应用于MSA患者,其运动症状具有明显改善,其具体机制可能是rTMS调节了MSA患者的小脑网络和边缘系统网络,使其功能连接增强,进而缓解其运动症状。
确诊了MSA,结合情况,潘永惠带领团队给予张强5次rTMS治疗后,他走路不稳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自觉头晕症状未再发作。在此之后,通过不断探索和借鉴,潘永惠团队又对另外3例MSA患者进行rTMS治疗,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潘永惠表示,将rTMS应用于MSA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疾病的临床治疗,给MSA等罕见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给MSA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徐旭 周珊珊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