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3岁患儿肝脏肿瘤破裂危在旦夕,哈医大六院专家团队成功“拆弹”

来源:冰城+ 客户端 2025-02-21

近日,一位3岁半的患儿因肝脏恶性肿瘤来到哈医大六院就诊,经过小儿普外和胸外等多学科协作,成功为患儿完成高难度肿瘤切除手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

“孩子好好的,也没啥症状呀,突然就说胸痛,呼吸困难。”从当地医院转诊到哈医大六院急诊时,淘淘(化名)妈妈焦急地对医生说道。看着面色苍白的淘淘,医生立刻完善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胸腔积液、右肺不张,且肝脏上长有一个约有成年人拳头大小的肿物,此时孩子已经处于代偿性休克状态。由于病情急危重,急诊医生立即将孩子转至ICU治疗。

结合检查,儿外科一病房主任崔清波教授发现淘淘的肝脏肿瘤已经长至胸腔。“正常来说,如果长了这么大的肿物,孩子身上可能会鼓个大包,但这位患儿的肿物并不是是往外长,而是向胸腔方向长的。解剖结构来看,人的胸腔中主要是心脏大血管和肺等,肝胆胰脾和胃肠等则在腹腔,胸腔腹腔之间有一个分层,叫膈肌,患儿的肿物已经将膈肌顶破,进入到胸腔了。”崔清波告诉记者,也是由于肝脏恶性肿瘤侵犯膈肌、突入胸腔并破溃出血,导致淘淘出现症状。

由于因肿瘤破溃大出血,淘淘处于休克状态,此时病情危急,孩子生命危在旦夕,崔清波立即带领普外团队,与胸外科王强、麻醉科赫颖等多科室团队协作,开展急诊手术。“肝脏手术本身就是普外科领域中的‘皇冠’手术,技术难度很高,加上孩子肿物长的位置是肝脏靠后、深且很难暴露的部位,术中视野严重受限。”崔清波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难点则是肿瘤还侵犯了人体大血管——下腔静脉,术中很容易出现大出血,手术风险极高。为了年轻的生命,专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胸腹联合切口,顺利完成肝7、8段切除以及膈肌修补成形术,完整切除了肿瘤。术后病理显示淘淘为肝卵黄囊瘤(肝内胚窦瘤)。崔清波介绍,卵黄囊瘤常见于卵巢、睾丸等生殖腺上,很少见于肝脏上,和这个年龄阶段更常见的肝母细胞瘤都属于恶性肿瘤。

下了手术台不代表完全脱离危险,淘淘随时还可能出现大出血情况。为了保护孩子平稳度过危险期,当天儿外科一病房全体医生都守在医院,一旦有紧急情况,他们随时会再次挽救生命。因肿瘤破溃需在术后一周内进行化疗,医护团队制定了科学的护理方案,坚强的淘淘术后5天便恢复平稳顺利出院,目前淘淘已经开始了化疗。

崔清波表示,该项手术的顺利完成,不仅是挽救了一个鲜活的小生命,更是为更多龙江患儿提供就医选择,进一步做到了“大病不出省”,既减少了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能让急危重症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以往对疾病认知、检查手段限制等原因,很多疾病可能没被发现。而现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及患者自身基因、环境因素等原因,临床上儿童肿瘤并不少见。”崔清波表示,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误区,觉得孩子小不会生病,其实疾病不分年龄。提醒家长要提高认知,孩子和成年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成年人不舒服可以较为准确地表达出来,而孩子可能说不明白,或者有一些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家长应重视孩子定期体检,采血、彩超是常规的体检手段,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