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15个月大婴儿在哈医大四院“听见未来”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3-26

3月26日,我省“双政策”下首批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哈医大四院顺利完成。在《黑龙江省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及集采“双政策”的支持下,15个月大的患儿小浩(化名)双侧人工耳蜗费用从过去的50余万元降至5万元。小浩也是我省“双政策”下首批耳蜗手术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患儿。

“‘双政策’下,患儿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使用当前顶端的人工耳蜗,这些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听障患者迎来重获听力的希望,也标志着人工耳蜗从‘奢侈品’正式迈入‘普惠医疗’时代。”哈医大四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周彬告诉记者。

出生便进入无声世界,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唯一希望

小浩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无尽的喜悦,父母将能给予的最好的都给了这个宝贝。出生后,父母带着他来到哈医大四院进行新生儿筛查时,他的听力筛查一直没有通过,严密随访并结合检查后,医生诊断他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双耳几乎完全听不见,不及时干预有聋哑的可能。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多方求医,小浩的父母得知人工耳蜗是让他重获听力、学会说话的希望,但当时双侧人工耳蜗治疗费用高达50余万,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望而却步。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就是0至6岁,体重达到18斤能够耐受麻醉、手术等情况时,便可以接受手术,所以即使再难,小浩的父母也不想耽误孩子治疗,他们密切关注着手术的一切消息。

了解到哈医大四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我省首批国家项目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医院、东北三省首例集采人工耳蜗植入单位,且该科耳蜗团队已成功开展近千例人工耳蜗手术。在主任周彬的带领下,现多采用国内先进的微创圆窗入路,仅有3厘米左右的切口,能保留患者的残余听力、保护了内耳的精细结构,使患者在声音敏感度、言语识别和音乐感知等方面的表现更加自然。为此,今年3月,“双政策”实施后,小浩父母便带着孩子立刻从外地赶赴哈市就医。

“双政策”把曾经昂贵的人工耳蜗价格“打下来”

在双政策的帮扶下,小浩双侧人工耳蜗费用从过去的5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这给了小浩父母新的希望。来到医院做完术前准备后,小浩父母也格外激动地对记者说:“以前攒钱只做一侧都很艰难,感谢国家集采政策和黑龙江省残联,让我们能两边一起做,孩子以后能更好地听声音、学说话。还要感谢哈医大四院周彬主任团队,为我们就诊提供绿色通道,每一步都帮助我们,更用精湛的技术帮助我家孩子听到声音,我们全家都很感谢!”

在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道里区残联相关部门、医保部门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与高效协作下,小浩成为黑龙江省享受“双政策”的首批、且年龄最小的患者。

3月26日上午,手术顺利完成。术中电极顺利植入,小浩人工耳蜗监测数据良好,这意味着开机后,小浩能用双耳聆听世界。这一刻,压在小浩父母心间15个月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儿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更是听力发育的黄金期,我国积极开展听力筛查,并将可能存在问题的幼儿转诊至我们省级听力诊治机构,进行进一步听力诊断,力求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避免‘十聋九哑’的发生。患儿小浩正是因为按时进行听力筛查,及时到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测试,才能尽早进行人工耳蜗植入。除小浩外,我们还有很多这样的幼儿,已通过省残联、平房区残联、香坊区残联、安达市残联等地的初筛与公示,正在等待手术排期中,还有众多成人患者,目前手术已预约至4月底。”周彬介绍,双侧同期植入能避免两次手术创伤,缩短康复周期,避免了分期植入可能导致的听觉剥夺效应。更能为听障患者提供更接近自然听觉效果,显著提升患者声源定位和复杂环境下的听力能力。但过去因费用高昂,多数家庭只能无奈选择单侧手术。“集采政策+残联救助”的双重保障,让患者首次能以更低成本获得更优治疗方案。

【链接】

《黑龙江省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康复救助实施办法》(2025版):

①年龄:0-6岁(不满7周岁)

②人工耳蜗产品(包括植入体、体外机、电池)按集中采购价格一次性据实结算。

③在定点医院接受CT、核磁等初筛检查的费用,按照最高2500元/人给予补贴;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费用,按照12000元/例给予补贴。

④提供每年不少于10个月的术后康复训练补助18000元/人/年(各地可根据当地发展水平,适当提高救助标准)。

集采政策:

包含能支持高场强(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以及佩戴更便利的一体式言语处理器(体外机),各品牌高端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图片来自受采访单位

编辑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