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凡人善举汇聚生命希望!哈尔滨三位市民捐献造血干细胞诠释大爱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4-24

近日,三位志愿者——38岁的军人刘鹏(化名)、曾经的病患家属陈雪梅(化名)、18岁的新农人宋智睿(化名),陆续在哈尔滨的医院里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用热血为远方素不相识的患者点燃重生希望。他们来自不同岗位,却以同样的勇气与担当,书写了新时代的凡人善举。

新时代军人:挽救他人生命,就是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践行

今年3月,刘鹏(化名)接到省红十字会通知,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电话有点意外,但想到能救人,没犹豫就答应了。”回忆起报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的场景,刘鹏坦言,“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就是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践行”。

刘鹏十分有爱心,从2006年开始献血、献血小板,在过去的19年里,他捐献了13次全血、68次血小板。在12个城市里留下了自己献血的足迹。

作为一名有着17年军龄的军官,刘鹏始终将“为人民服务”刻进骨子里。得知配型成功后,他第一时间向单位汇报,该部党委和领导全力支持:“救人是大事,部队就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此后一个月,刘鹏在完成日常训练的同时,主动调整作息、加强体能储备,确保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

捐献当天,刘鹏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走进采集室。“有点紧张,但一想到患者等着这份‘生命种子’,就觉得必须坚持。”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3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顺利完成分离。

曾经的病人家属用热血传递希望

多年前,陈雪梅的婆婆身患白血病去世,“我能切身体会到白血病患者家属的无奈与痛苦。婆婆去世后,我和爱人都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23年3月8日,陈雪梅与爱人妇女节当天献血,一起在《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告知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有意义的日子里,做有意义的事。”陈雪梅清晰的记得爱人当天的话语。

当得知患者是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姐妹,陈雪梅心疼地说:“对方可能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还是我素未谋面的姐妹。姐妹,生活中遇到困难不可怕,相信千千万万的好心人都能携手相助,助你渡过难关。希望你战胜病魔,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18岁新农人最美的祝福

几个月前,宋智睿刚刚过完18岁生日。2024年7月,小宋第一次献血,当天他又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没想到,我真能和他人配型成功,这是千万里以外的缘分。”

小宋是位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新农人。由于小宋的体型偏瘦,得知体检通过后,他调整饮食、不熬夜、不喝酒,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前半个多月的时间彻底戒烟。“希望拿出我身体最好的状态,帮助对方渡过难关。给患者及家人送上生的希望。”宋智睿话语中带着无尽的期盼与祝福。

三位志愿者都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也许每个人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他们却用行动拓宽了生命的宽度,展现了人性最美的时刻。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艳 文/摄/视频制作

编辑 于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