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假期是大家外出游玩、享受美食的好时光,恰逢春夏交替,气温逐渐升高,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随之增加,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大家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专家提醒,要学会挑着买。购买食材认准正规商超、市场,避免购买路边无卫生保障的散装食物。网购时尽量不选择凉菜、生食品种、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购买预包装食品查看包装,关注标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限。不购买有异色异味或来历不明的食品,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合理烹。肉、蛋和海鲜彻底做熟,海鲜、凉菜现吃现做;菜豆烹饪时长要够,确保完全熟透,如有生菜豆味一定不要吃。生熟要严格分开,切过生食品的刀不要再切熟食品,盛放过生食品的容器不要再盛放熟食品,砧板也要生熟分开。木耳、银耳泡发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夜,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
安全存。生熟食要分开存放,并定期检查,发现腐败变质不要食用。剩饭菜及时冷藏,再吃前彻底加热。蔬菜尽量当天吃完,隔夜后亚硝酸盐含量可能飙升。肉类食物冷藏保存不超过48小时。冷冻食物要在冷藏条件下解冻,切勿放于常温下解冻,以防在解冻过程中食物腐败变质。
选着吃。外出就餐选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厅,避免光顾无证摊贩。网络订餐需查看商家资质,收到餐品后检查包装是否完好,餐品是否有漏洒、变质等情况。
专家提示,警惕“野味”风险。不采、不买、不吃野生蘑菇。部分剧毒品种(如致命鹅膏菌)误食后可能导致肝肾衰竭甚至死亡。中毒后无特效解毒药,切勿轻信“民间鉴别法”。不盲目采食野生植物。许多有毒植物(如毒芹、钩吻等)与可食用野菜外形相似,极易误采误食。非专业人士难以准确辨别,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蔬菜,切勿自行采摘。
慎食地方特色食品。生食或半生食的地方特色食品(如生腌、剁生等),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谨慎选择,免疫力低下者、儿童、老年人和孕产妇等人群不要食用。
注意用餐卫生。养成餐前洗手的良好习惯,注意餐饮用具是否干净,鼓励使用公筷公勺,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编辑 李洪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