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五一·汇服务】挖野菜当心“虫出没”!近期已有多人遭蜱虫咬伤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5-02

进入“五一”假期,不少人选择趁着春光正好游山玩水,但野外景色虽好,大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别被一些小虫子盯上。2日,记者来到黑龙江省红十字(森工总)医院,在急诊科看到好几位因蜱虫咬伤来就诊的患者,其中年龄大一些的有70多岁,小一些的患者6岁左右。

“四月初清明节,很多人上山祭扫,蜱咬伤患者数有一定上涨。然后就是四月末延续到现在,主要就是挖野菜和游玩不小心被蜱咬伤。截至目前,科室接诊了70余位蜱咬伤患者,今天就接诊了十余位。”急诊科主任王伟介绍,一般蜱咬伤常见就是去野外玩,回来后发现脖颈、腋窝等部位被叮咬,很多人觉得防护好就没问题了,但今天他接诊了一位被家人带回来的蜱虫咬伤的老人。

陈女士(化名)今年67岁,5月1日,她的女儿趁着假期,就到家附近的山上采野菜。返程时女儿发现自己衣服上有个蜱虫,便把衣服抖了几下,清理了虫子,随后她就觉得没有“隐患”了,拿着刚采摘的新鲜野菜回了家。回家收拾了野菜后女儿就正常休息了,但当天半夜,陈女士起夜时发现自己右侧脖颈有个约绿豆粒大小的肿块,照镜子看好像是个虫子。陈女士意识到可能是蜱虫,便在第二天早上赶紧和家人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前往省森工总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王伟接诊后,为陈女士进行了对症处置,目前陈女士恢复良好,但回去仍要密切观察。“蜱咬伤可能会最大的风险是感染森林脑炎,所以她还需要观察未来8至10天是否会出现发烧、头痛等情况,如果有症状则需进行相关病毒检测,如果没有,问题就不大了。”王伟建议,预防蜱虫,首先是做好防护。每年4月到7月中旬属于蜱虫咬伤高发季节,如果去野外游玩,建议穿浅色的衣服,把袖口、裤腿、领口等位置勒紧,以免昆虫进入。蜱虫的口器有麻醉剂,咬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出来,市民从山林、绿化较多的郊外返回时,要检查全身,蜱虫咬人时会有部分身体露在皮肤外,仔细观察可以找出来,腋下、头皮、腰部等部位应着重检查。

“今天我们接诊的患者里还有脖颈、后背处被咬伤,所以到野外后一定仔细检查是否被蜱虫等毒虫咬伤。”王伟提醒,被蜱叮咬后,不要通过暴力拍打、生拉硬拽等方式“硬拔”。因为“硬拔”容易让蜱的口器和头部残留体内,导致病原体感染;若不慎捏破蜱,接触其体液的部位也可能造成感染。不建议自行拔出或用火烧等,尽量到正规医院取出来。如果自行取出,市民要注意观察,一旦有发热、起疹子等现象,要立刻到医院进行森林脑炎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过去大家更多关注自己如何防蜱,忽略了可能会将蜱虫携带回家“误伤”家人的可能。“以陈女士的情况为例,怀疑咬伤她的蜱虫可能是跟着家人采摘的野菜回来的,也可能是家人抖落衣服时的‘漏网之鱼’。”王伟表示,上山、上野外挖野菜返程时,一定要注意衣服上有没有虫子,收拾一下行装,抖一抖衣物等。挖回来的野菜可以先进行简单处理、清洁,尽量不拿到室内,不给随野菜行动的虫子爬到人身上的机会。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文/摄/视频拍摄制作

编辑 于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