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健康意识提高,大家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都很重视,尤其糖尿病,当出现多饮多尿等情况时,人们都下意识就给自己下了“诊断”。近日,于先生(化名)便因“糖尿病”来到哈医大四院内分泌一病房就诊,经过检查,专家发现他是完全性尿崩症导致。
“我最近总是多饮多食多尿且伴有体重下降的情况,每天喝水特别多,一天喝10斤都不解渴,还就喜欢冷饮,尿量也多达10斤。”于先生来到哈医大四院时,对内分泌一病房副主任医师赵青松说道,怀疑自己是糖尿病,他便想来就诊。但检查后,赵青松却发现,于先生虽然有糖尿病表现,但他血糖并不高,为了找出“隐情”,赵青松将其收治住院。进一步检查后,赵青松诊断于先生是垂体患有Rathke(拉克氏)囊肿。
这样更进一步提示于先生患有尿崩症,给予进一步完善垂体检查及禁水-加压素试验后于先生最终被确诊为完全性尿崩症,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后,他尿量减少了一半以上。康复出院后,于先生感恩地对赵青松表示:“多饮一年多了,到处都说是糖尿病弄得,没想到得了这么个‘怪病’。”
赵青松表示,尿崩症是一种罕见但不容忽视的疾病。这是一种因抗利尿激素(ADH)分泌或作用异常导致的罕见疾病,发病率约为3-4/10万,疾病特点以多尿、口渴、并伴有脱水风险。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极度口渴和大量排尿(每日尿量可达3—20升,远超健康人的1.5—2.5升),尿液呈现“无色如水、低比重”的特点。若未及时补水,可能引发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昏迷。虽然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多尿”症状,但两者机制截然不同,糖尿病多尿是高血糖导致尿糖升高,渗透性利尿。尿崩症的多尿是ADH异常导致水分重吸收障碍,尿液无糖且低渗。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加重时,需通过尿比重、血渗透压、禁水试验等鉴别防治漏诊误诊。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编辑 于赛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