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五一”假期门急诊超4万余人次 哈医大一院医护人员守护市民生命健康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5-06

“五一”假期,哈医大一院南岗、群力两院区累计接诊门急诊患者42299人次,其中门诊患者36365人次,急诊患者5934人次,日均诊疗患者8460人次。开展各类急诊手术365例,哈医大一院人用实际行动守卫着假期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许多人卸下疲惫享受闲暇,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白衣,以医院为家;他们与时间赛跑,在无影灯下创造生命奇迹;他们用仁心仁术,守护龙江百姓的健康防线。

【手术室:无影灯下的“生命交响”】

“这是生命的托付,也是医学的奇迹。”“五一”期间,心外科谢宝栋、产科蔡丽瑛、麻醉科宫玉蕾、新生儿科邱禹杉等多学科专家通力协作,为一名两个月前经历主动脉A型夹层手术的33岁产妇实施剖宫产,最终母子平安。术后的手术室内,是蔡丽瑛等专家们戴着口罩都遮掩不住的开心。

“微创是对患者的温柔守护”,5月3日,白雪巍教授团队操控机械臂,为78岁胆总管结石伴胆管炎急诊患者完成高难度腹腔镜手术。

“精准缝合希望”,肛肠外科孟庆辉教授用吻合器为直肠癌伴出血的79岁患者实施急诊手术。

“0.7厘米切口完成突出髓核摘除”,骨科祁全教授在显微镜下,精准避开神经根,为20岁腰椎间盘严重突出的患者实施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发丝般精细的缝合技术让患者重启美好生活”,神经外科刘利教授为76岁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颈深淋巴管—颈深静脉吻合术。

“穿孔导致腹膜炎,晚一分钟都可能危及生命!”凌晨三点的手术室里,微创胆道外科高恩君为64岁消化道穿孔患者行急诊手术,他正在手持腹腔镜器械快速止血。

手术室内,护士宋文超在急诊神经外科手术中,精准传递显微器械,与主刀医师节奏严丝合缝。

护士张莹莹与周杨配合急诊手术,从器械清点到清点核对,全程执行“双人四次核对”制度。

【急诊:24小时的“坚守者”】

“五一”期间,哈医大一院共接待急诊患者4703人。

“他们的脚步匆匆,却让急诊室充满温度。”在繁忙的急诊室内,护士尹文超正在为患者分诊,张雨琦搀扶老人穿过拥挤走廊,杨雯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测量血压,綦桂玲在采血时轻声说:“别怕,一下子就好。”

“身着30斤铅衣,汗水浸透衣服。”5月1日16时37分,群力院区胸痛中心张松教授,在介入手术室用导丝为心梗患者开通血管。

【重症医学科:与死神赛跑的“逆行者”】

“重症医学科内的每一分钟都关乎生命安全,我们必须跑在死神前面!”康凯主任医师与杨松林副主任医师紧密配合为重症肺炎产妇实施ECMO支持,实时调整参数。

【门诊:温暖与专业并行的“大医精诚”】

“这是职业习惯,更是一辈子的承诺。”5月1日,年逾七旬的贾继峰教授在门诊逐帧分析患者影像胶片。

“别紧张,小问题,很快就好。”“五一”当天,群力院区耳鼻喉科诊室内,袁慧钧医生俯身检查小患者耳道并轻声安抚。

“精细修复每一份笑容”,群力口腔科医护团队用无影灯下的精细操作,续写职业的坚守。

“这里发现一处微小溃疡,需进一步病理分析。”消化内镜中心,孙洪程医生紧盯电子胃镜显示屏,手指灵活操控探头。护士姜旋同步记录数据,全程配合默契。

【病房:昼夜不息的“生命守护”】

“我们用坚守护患者安康”,神经内科值班医生孙若晗正在查看前夜急诊收入患者的恢复情况。

“用专业与爱心护患者生命安全”,神经内科病房护士昼夜值守,监测危重患者生命体征,执行精细护理。

“这是你的妈妈送给自己和世界最好的劳动节礼物”,分娩室里,迎来了“五一”宝宝。群力院区助产士张慧温柔地轻抚着新生儿。

【实验室:“劳动之姿”与“青年之志”的双向奔赴】

5月4日,医院中心实验室的研究生们“假期不停研”。他们专注地操作着移液枪,仪器在规律的闪烁。他们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数据,用坚守诠释科研精神,以专业书写青春担当——他们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这里,有与时间赛跑的“逆行者”,有患者床前的“知心人”,有实验室里的“科研尖兵”,更有无数在健康防线的“无名卫士”!

哈医大一院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向所有平凡而伟大的医务工作者致敬!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徐旭 哈尔滨日报记者 董彤

编辑 刘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