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市场上无碘盐、竹盐、海盐、湖盐等“特色盐”种类增多,与碘盐相比,很多市民看到花样繁多的盐类品种,不知如何选择,引发健康专家关注。每年的5月15日为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结合北方地区饮食结构特点,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爽提醒:科学补碘需因人而异,特色盐可以选择性食用,但北方居民应当以碘盐为主。
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无碘盐、竹盐、玫瑰盐等货架占比已超30%,部分产品以“更纯净”“口感好”为卖点。“长时间吃碘盐,会碘摄入过多,影响身体健康,我家早就换竹盐了。”市民王女士的想法颇具代表性。然而,盲目选择非加碘盐可能导致碘缺乏,尤其对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构成威胁。
与沿海地区相比,北方居民日常饮食中海产品占比低,碘的主要来源为加碘盐。“北方居民可以从海带、紫菜、海鲜中摄取碘,可是食用的频率较少,所以碘盐是碘的主要摄取方式。”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爽表示。
刘爽介绍,碘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碘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完成的。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成人每日食用5克加碘盐,即可满足每日150微克碘需求。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要为胎儿及新生儿提供碘,需额外增加碘摄入,每日所需量为250毫克,可在医生指导下每周食用1-2次海带或紫菜汤。
长时间食用碘盐会引起“碘”过量吗?“成人每日碘推荐摄入量150微克(WHO标准),安全上限为600微克。按每日5克盐计算通过碘盐摄入的碘约为100-150微克,未超过推荐量,且人体对多余碘有代谢能力(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刘爽表示,常年吃碘盐不会影响健康,而是长时间不摄入碘盐身体才会亮起红灯。生活中,甲亢患者需严格忌碘,应遵医嘱选择无碘盐,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
“补碘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需要根据地域、体质动态调整的‘健康算术题’。”专家提醒,北方居民尤其应牢记:适量食用加碘盐是安全的,无需因“担心过量”盲目停用。碘缺乏的健康风险(如智力损伤、甲状腺疾病)远高于过量风险,平衡饮食、科学用盐才是关键。
破除误区
误区一:竹盐比加碘盐更健康
解析:竹盐是通过竹筒烤制的粗盐,含微量元素但碘含量极低,其“排毒养颜”等宣传缺乏科学依据,不能替代加碘盐的补碘功能。
误区二:甲状腺结节患者必须吃无碘盐
澄清:甲状腺结节病因复杂,仅少数甲亢患者需忌碘,大部分结节患者应遵循“低碘饮食”(而非无碘),可在医生指导下继续食用加碘盐,但减少海带等高碘食物。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艳 文/视频拍摄
编辑 于赛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