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秋收最后一茬的苞米、上村里吃正宗的农家菜、赏9月湖里的荷花、在秋高气爽的好时节登上合时宜的山头……9月10日,刚从方正县回来的宋瑞与孩子结束了两日短途游。他们从哈尔滨市区到达方正县,当天在方正湖看荷花,到村里吃农家菜,第二日逛早市买苞米,回来路过宾县看依山傍水的二龙山,品尝了水库里的鱼,过了一个惬意放松的周末。宋瑞表示,“短途游”是他生活中的旅游常态。
随着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这个暑期也已结束,但哈尔滨市民对旅游的热情并未因暑期的结束而“降温”。“短途游”“亲子游”“沉浸游”等旅游新业态加速发展,旅游消费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占全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的2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约占全年国内旅游收入的28.7%。今年暑期的旅游热度明显高于2019年同期,多数目的地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文旅消费火热
周末短途游受欢迎
“我们打算周五出门,周日往家返。我和老公准备周五都跟单位请一天假,带孩子开车去伊春来个3日自驾游。”今年38岁的周洁,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喜欢旅游的夫妻俩不放过每一个周末时光,想带孩子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风景。
“亲子游”是暑期重要的出游场景之一。相关平台数据显示,7月,“亲子游”相关的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150%,“儿童餐”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近400%,提供儿童餐服务的餐饮门店数量同比增长超155%。
“其实旅行不必非要远行,龙江大地的好多美景还没走到。听说九月的伊春很美,现在秋高气爽,特别适合旅行。”周洁表示选择一场短途游也是为孩子“收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是一个人的成长方式,走遍千山万水也是让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方法。
感受自驾乐趣,欣赏沿途美景。今年以来,文旅市场快速复苏,自驾游成为一种主流出游方式。自驾游的蓬勃发展是文旅市场热度持续回升的一个缩影。各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暑期文旅市场复苏动力强劲。根据美团、大众点评相关平台数据,暑期以来,国内旅游消费订单(含酒店民宿、景点门票、交通等)较2019年同期实现较大增长。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2023暑期文旅数据报告》显示,其用户旅游打卡数超4亿,主动搜索旅游相关内容5亿余次,同比增长147%。
据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几大发展趋势。首先,出游方式从“观光游”转向“度假游”。今年以来,国内游强势反弹,出境游逐步恢复,中国消费者有更强的旅游度假意愿,尤其休闲度假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其次,旅游消费从“低频多日”转向“高频少日”。城市消费者在过去明显的长假旅游基础上,开始增加短途游、周边游、自驾游。
“沉浸游”走俏
深度慢游成主打
今年以来,“沉浸游”“亲子游”等旅游新业态加速发展。
“白天睡到自然醒,逛农家乐、逛早市,体验城市‘慢生活’。”宋瑞表示,去另一个城市旅行,不代表逛的景点多,才叫旅游,有的时候一天只去一个景点,慢走、细看、深游,也是另一种旅行方式。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在度假酒店“沉浸游”。某旅游平台数据显示,7月1日以来,按周或月预订的民宿订单量同比涨超200%。主打深度体验的民宿周租、月租需求火爆。
“很多客人订民宿就是为了来体验慢生活,睡个懒觉,把旅游的舒适度和体验感放在第一位,醒来后烧烤、爬山、院中散步。”哈市一家露营基地的负责人老尹说,为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体验,民宿增加了卡拉OK、星空望远镜、庭院烧烤、草地足球等设施与活动。
“现在,人们旅游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自驾游、露营等自由的旅游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为最新的‘沉浸游’提供了一种最新玩法,不走景区、不赶热门,拒绝排队、拒绝流汗。”老尹表示,已有市民开始预订“十一”国庆节期间的房间了,预订民宿和露营的游客绝大多数来自哈市本地,也有周边地区的游客,还有少数来自外省的游客。
“这周末的行程,我又准备和家人去亚布力两日游,看草原、赏秋景、住民宿、看熊猫。”宋瑞表示,随心所欲地出发,在安静的旅途中放空自己,找回令自己舒服的生活节奏,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心情。
哈尔滨日报记者 毕博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