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花花世界” 比拼谁家更美
通河县通河镇桦树村培育百万株花苗,将全部用于绿化彩化乡村环境
村民在家中精心照料花卉。
温室内培育的花苗将全部用于美化乡村。
水稻育秧完毕,插秧还得等20多天,通河县通河镇桦树村村民孙莲忙里偷闲,开始琢磨着让自家小院美起来。她把十几盆花搬到窗台上剪枝、施肥,只等天暖后移栽到大门口的花廊下。此时,在桦树村的温室内,乡亲们正在精心培育百万株花苗,将全部用于绿化彩化乡村环境。
培育百万株花卉
打扮出美丽乡村
孙莲家的窗台上,开得最艳的是一盆朱顶红,这是5年前村委会给发的小花苗,在孙莲的精心照料下,已经连续开花4年。“这几年日子越来越好了,种地全都机械化了。这要在以前,忙农活儿累得要死,哪有这些闲心。”孙莲说,她家一共种了80亩水稻,以前扣棚育苗需要干一周,今年两天就忙利索了,除了给大棚扣塑料薄膜用几个人,其他活儿都用机器。
不单孙莲家,那些先干完农活儿的村民也都忙碌起来,木头箱子、洗衣盆都派上了用场,有人移盆换土,有人撒籽育花苗,桦树村一派春意盎然景象。几年来,栽花种树美化庭院,在桦树村已经形成了惯例,谁家门前要是没几盆像样的花,就会被别人说“日子没过好”。
在桦树村村西的果菜棚内,有半栋棚专门用来育花苗,小花苗已经长出了三叶一芯,乡亲们小心翼翼地拔除花苗间的杂草,喷洒叶面肥。合作社负责人张月达告诉记者,棚内共有10余种花卉,达百万株。有草本花,也有宿根花,结花蕾前都要移栽到村路两侧。“就是少吃几棵菜的事,能让村子美起来,值了。”
桦树小街二里长
家家户户有一行
桦树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仲明介绍,今年已经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帮扶第6个年头了。6年来,桦树村兴起了一批产业:烧酒坊、酱菜园、食用菌基地、果菜采摘棚区、花圃……如今的村子真叫“桦树小街二里长,家家户户有一行”。
“产业兴旺”带动了“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富起来的乡亲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改善,比一比谁家更美,成为新乡风。桦树村的花圃是今年新上的产业项目,与其说是产业,不如说是生活。花苗优先本村绿化使用,剩余的才销售到苗木市场,为了追求“白桦映红花”的美景,全体村民铆足了劲儿。
2009年,通河县曾获“国家文明县城”称号,历史积淀了一批文明村镇:桦树村、建设村、青山村、老站村、大兴村。今年起,通河县参与“县级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依靠绿水青山,倡导健康文明风尚,城区环境提升与美丽乡村建设两手抓,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