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由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黑龙江省音协古琴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图书馆龙江书院承办的“册府雅韵——典籍中的音乐赏读会”第九期“独坐幽篁——古琴专场”,与“书香琴韵——书法篆刻艺术展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同时举行。
本次书法篆刻展特别邀请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师生倾力创作,围绕古琴文化主题,以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及金石篆刻形式,将《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经典琴曲意境、《溪山琴况》《琴史》等琴论文本,以及历代咏琴诗词文赋凝练于方寸之间。这场跨越音乐、文学与视觉艺术的文化盛宴,以“典籍活化+艺术跨界”的创新形式,通过讲演结合的形式,带领观众穿越三千年历史长河,感受“琴中天地,弦外乾坤”的东方美学意境。


活动紧扣《尚书》《论语》《史记》《吕氏春秋》等经典文献,深度解析古琴文化的起源密码。从“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治国隐喻,到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传奇;从孔子“弦歌不辍”的礼乐教化,到嵇康“目送归鸿”的魏晋风骨,专业学者将结合典籍文本与历史典故,系统梳理古琴从礼器到文人精神象征的演变轨迹,并阐释《溪山琴况》《琴史》等经典琴论的美学内涵。
精心编排的演奏曲目横跨春秋至清代八个历史时期,形成独特的音乐编年史。春秋战国的《高山流水》以清越之音勾勒山水意境,汉代《凤求凰》以缠绵旋律诉说爱情传奇,魏晋《酒狂》以跌宕节奏展现名士风骨,唐代《阳关三叠》用叠奏技法渲染离愁别绪,宋代《潇湘水云》借水云之象寄托家国情怀,明清时期的《平沙落雁》《关山月》则分别以写意笔法展现天地苍茫与边塞壮美。每首琴曲演奏前将辅以典籍导读,实现“文乐互证”的立体呈现。


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馆长尹梅表示,“此次古琴专场音乐会与书法篆刻展的联动,是我馆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的活动之一,也是我们探索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一次突破。典籍中的琴论、琴曲不仅是历史遗产,更应通过多元艺术载体‘活起来’,让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深刻共鸣。”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陈同学在看完演出后表示:“作为医学生,看完展览后欣赏到这样一场古意盎然的音乐会,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认知。”
作为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和黑龙江省图书馆联合打造的我省文化品牌活动,“册府雅韵——典籍中的音乐赏读会”将继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宗旨,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将古籍中的音乐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文献解读与乐曲欣赏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古籍中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激发更多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秋莹 文/摄/视频拍摄
编辑 李洪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