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在国家大剧院的后台休息室,哈尔滨交响乐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接受哈尔滨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能上北京来演出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他坦言,哈响尚未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积累足够多的经验,但正是这种“实战锻炼”让他格外珍视这次参加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进行交响乐展示的舞台。白色指挥棒未及扬起,黑龙江的山水魂魄已在他的心底流淌:“我们要表现黑龙江人民的艺术与音乐,这是特别有意义的。”


谈及《松花江组曲》这部哈尔滨交响乐团独家委约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哈尔滨音乐学院特邀教师臧婷创作的作品,汤沐海说:“臧婷花了功夫好好写,倾注了她的热情和音乐技能。”他向记者介绍说,《松花江组曲》首尾呼应的主题如同松花江水的潮汐,童声合唱迸发着“黑龙江人民心中的歌”;琵琶与唢呐在第二三乐章演绎林海深情与赫哲雅韵,“需要乐队强有力的伴奏”;第五乐章狩猎场景的弦乐震颤,第六乐章二胡与乐队交织的旋律,浸透着创作者的绵绵思绪。“这部作品不但在精神上,还在素材上都下了很多功夫。”汤沐海表示。

当被问及此次国家大剧院之行的收获,汤沐海说,心里还是很兴奋的,“特别是了解到了北京和其他省市的交响乐团,向他们学习,大家共同交流在中国交响乐的事业上怎么能前进,创造新的未来。我们音乐人还是要坚实的走出自己的道路,在中国交响乐民族化、器乐化等各方面做出努力。”

国家大剧院的穹顶之下,汤沐海指挥的不仅是七个乐章的起承转合,更是哈响在淬炼中成长的轨迹。当演出结束,掌声如潮水般响起,汤沐海与众演奏家一起向观众鞠躬致谢。对于这支与他共同跋涉的乐团而言,此刻的征程既是终点亦是起点,伴随着童声合唱团唱响的第七乐章的清澈尾音,松花江的波涛在国家艺术殿堂上激荡出了新的回响。
哈尔滨日报北京特派记者 于秋莹 封娇 文/摄/视频拍摄
部分照片由王建昭提供
编辑于赛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