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晚,当高亢激昂的唢呐乐声穿透国家大剧院的穹顶,一曲《赫哲雅韵•热情如火》将赫哲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化作音符喷涌而出。此次,石海彬受邀担任《松花江组曲》第三乐章唢呐欢歌《赫哲雅韵•热情如火》的唢呐独奏,高亢激昂的唢呐乐声与打击乐的明快节奏相得益彰,唢呐特有的穿透力与表现力,赋予了《松花江组曲》鲜明的民族性格与时代精神。

石海彬对《松花江组曲》有着深厚的情感与深刻的见解。“今年1月的时候,我们带着《松花江组曲》在哈尔滨进行了首演,印象非常深刻。这部入选‘时代交响’的作品,将黑龙江的风土人情、多个民族的文化精髓都集结在一起。作曲家臧婷是非常优秀的新生代作曲家,而且她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能够感受到她在这部作品里面倾注了很多心血。”石海彬的话语中满是对作品的赞赏。
此次,哈尔滨交响乐团在汤沐海指挥的带领下,携《松花江组曲》亮相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意义非凡。1月首演之后,石海彬便与作曲家多次沟通交流,“优秀的作品如同优秀的文章,是需要在舞台实践中不断打磨、完善的。”石海彬说。通过一次次演出,石海彬也对《松花江组曲》的理解不断加深。不仅深入研究谱面,更对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精神价值进行了深入思考。“好的作品是常吹常新的,我深信我们的《松花江组曲》能够成为一个留得住、传得开的经典佳作。”石海彬认为,这部交响乐作品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将民族音乐与民乐演奏家进行了巧妙融合。琵琶等民族乐器的加入,让作品兼具时代性与大众性,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接地气,让老百姓也能听得如痴如醉、大呼过瘾。

在哈尔滨首演《松花江组曲》时,石海彬也沉浸式体验了当地的冰雪文化。“上次到哈尔滨后,我去了冰雪大世界,给我的印象真的是太壮观了!原来只是冰雕,现在是‘冰建’,那些冰的建筑太震撼了!看到四面八方的游客都到哈尔滨来旅游,证明这座城市文旅融合做得非常好。”石海彬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赞叹溢于言表。
对于未来,石海彬满怀期待:“当然期待能带着更多好作品再次回到哈尔滨。特别是作为民族音乐从业者,好的作品从狭义来说,能推动一个专业的发展。从广义上来讲,接地气、为人民书写的作品,更能成为一个地方乃至更大范围文化传播的符号,让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哈尔滨日报北京特派记者 于秋莹 封娇 文/视频拍摄
(图片由王建昭提供)
编辑 李洪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