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专访|导演徐俊:音乐剧《赵氏孤儿》打造兼具民族特质与当代思考的舞台新经典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5-03

5月1日、2日,音乐剧《赵氏孤儿》在哈尔滨大剧院连演两场。导演徐俊在接受《哈尔滨日报》采访时,深入解读了这部作品的创作亮点,揭示其如何在传统叙事与现代美学的碰撞中,打造兼具民族特质与当代思考的舞台新经典。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家喻户晓。在中国有各种艺术样式和形式进行展现,包括影视、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唯独缺少音乐剧。2015年,导演徐俊萌生创作音乐剧版《赵氏孤儿》的想法。“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时我在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交流学习时,得知他们有一部话剧《赵氏孤儿》就是根据纪君祥的元杂剧改编的。剧本让我非常兴奋,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程婴的孩子。过去在我们千百年的演绎中,这个孩子一直是一个道具,是个从未被聚焦的生命个体。然而在詹姆斯的话剧中,程婴的孩子有思想、灵魂、拷问,还有徘徊、不解,到最终的释怀,太了不起了。我当时就决定要把这部剧版权买回来,做成中国的原创音乐剧。”徐俊将原话剧末幕的“父子墓穴对话”拓展为时空交织的结构,以“十六年前”与“十六年后”串联,通过程婴之子的视角穿梭于过去与现在,既保留元杂剧的悲剧内核,又以音乐剧特有的抒情性与节奏感,构建起更具戏剧张力的叙事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传统戏曲中“忠义两全”的程婴形象,音乐剧《赵氏孤儿》将程婴定位为“自由意志的践行者”。徐俊表示,剧中程婴与赵家并无血缘或身份绑定,他的选择源于人性本能的善良与正义,更是对“亲子岂可死,养父岂可杀”这一伦理主题进行解答,使古老故事迸发出现实共情力。

此外,音乐剧《赵氏孤儿》以空灵舞台结合城墙、斜坡等符号象征晋国,融入现代装置与8台投影仪渲染,搭配融合摇滚元素的音乐,打造“现代与中国写意美学并存”的视听体验,旨在让中国原创音乐剧建立民族特质。

谈及在哈尔滨演出的感受,徐俊表示,这里虽气候偏冷,但观众热情高涨,剧组亦满怀热忱。该剧巡演超百场,从文本解构到舞台创新,《赵氏孤儿》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一次立足当代的文化对话。正如徐俊所言,“我们中国原创音乐剧要走好自己的路,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民族特质”。在世界戏剧语境中讲述属于东方的故事,以叙事、人物、主题与美学的多维突破,为创作理念写下了生动注脚。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秋莹 文/视频拍摄 图片由哈尔滨大剧院提供

编辑: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