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个人,他早年郁郁不得志,直到人生过半才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他生前籍籍无名,身后却拥趸众多,甚至以近千万字的思想论述,启迪、滋养了无数湖湘子弟,影响了近三百年中国思想史和政治史。他就是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世人称他“船山先生”。

5月12日至15日每天19:30,纪录片《船山先生》将登陆湖南卫视、芒果TV,带观众一览这位传奇之士热血、跌宕却又不为人知的一生,并一探中国近代百年思想嬗变的根源。
《船山先生》由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湖南卫视、芒果TV、衡阳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芒果伯璟工作室及伯璟文化联合承制,以情景再现与史料考据相结合的方式,用四集体量回溯这位“天地大儒”从“王夫之”到“王船山”的传奇人生,是首部完整呈现其跌宕人生,并系统梳理船山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史影响的纪录片。当人们还常常为“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的盛况而感慨时,节目团队溯游而上,追问众多湖南人跻身中国近代史舞台的中央的根源,一探300多年前的这位“启蒙先驱”。

为求史料精准、思辨有力,制作团队特邀请一众“船山学”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集结纪录片《中国》的原班制作人马,再度突破传统历史人物题材框架,以电影级的情景再现,还原王夫之的“觉醒年代”:从青年时衡阳举兵抗清的慷慨热血,到湘西草堂著书立说的孤寂背影;从拒绝剃发、自称为“明遗民”,到晚年“六经责我开生面”、坚持对思想文化和儒家道统的营救……一炬孤灯,便照破三百年思想长夜,以实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成为湖湘文化的灵魂,滋养了一众近代风云人物,推动中国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

作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王夫之隐居衡阳石船山,一生著述无数,其思想深刻地塑造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品格。他提出“知行相资以为用”,将学术从书斋引向社会变革。这一精神被魏源、曾国藩、郭嵩焘、章太炎、谭嗣同等一众湖湘子弟继承,无论是传统的经世派,还是与时俱进的洋务派、行君主立宪的维新派,乃至以推翻清廷为目标的革命派……皆可见船山思想的烙印。近代湖湘志士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情投身救亡,正是船山精神的外化。湖湘文化也由此成为中华文明近代转型的重要引擎,而王夫之的思想正是这引擎最初的火种。
哈尔滨日报记者 高云
编辑 李洪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