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个纯纯的球迷到一个职业俱乐部的“老板”,人送外号“二愣子”的杨潇现在依然有些不太习惯。“以前早上起床脑子空空什么也不用想,现在一睁开眼睛就得想球队运营的费用要怎么办,怎么才能让球队变得更好。”43岁的杨潇在不惑之年后,意外地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

组建黑龙江省第一支“会员制”职业足球俱乐部——黑龙江龙跃冰城的提议是杨潇提出来的,也是他挑头执行的。从俱乐部注册到正式组队仅用了88天的时间,杨潇得到无数球迷和昔日龙江足球人的帮助,也被关心他的家人和朋友无数次善意地“阻挠”。“黑龙江有全国最好的球迷,为了把龙江足球的薪火传递下去,我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纵使最后失败了,我们也曾经尝试过,也不会后悔。”
从2003年成为球迷的22年来,足球从未在杨潇的生活中缺席过。都说岁月如歌,杨潇的音乐播放列表中的几首歌,不自觉地就勾勒出了他与足球22年的不解之缘。

歌名成了网名也成了他的生活态度
“他问心他无愧,梦想离欲望远一点,快乐靠自己近一些……”
——陈小春《二愣子》
在球迷圈里,熟悉杨潇的“老人儿”们都喊他“二哥”,源于他从QQ和BBS(网络论坛)时代沿用至今的网名“二愣子”。“我喜欢这首歌里‘二愣子’大智若愚、做事不较真的生活状态,所以就给自己起了这个网名。”
向往随心的生活,撕掉厚厚的伪装,做最真实的自己,是他始终想要追求的生活状态,也是他与足球结缘的原因。
2003年,在黑龙江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杨潇在同为球迷室友的邀请下,创办了黑龙江第一个球迷论坛,也是后来射门球迷俱乐部的前身——“射门网”,他也成了论坛的主要管理者之一。在那个球迷只是喊简单口号、球迷群体被很多人冠以负面标签的年代,杨潇想做的却是打造黑龙江独有的球迷文化。“作为80后,我们很向往欧洲俱乐部球迷对于球队的忠诚度,以及他们用歌声为球队加油的方式。”于是在几个同为“80后”球迷的共同讨论和创作中,球迷们自己填词,改编了《马赛曲》《红河谷》等世界名曲,通过集体大合唱的方式为球队加油。
“几千人同唱一首歌的加油让我感到震撼,其实我对比赛结果并不是太在意,但一想到球队在球迷的加油声中拿下一场场胜利,而我又是这一大群人里的一份子,就感觉很自豪。”
渐渐地,杨潇也对球迷群体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和归属感。足球从这个理工男生活中的一个爱好,逐渐成为生活的重心。原本对于餐饮行业一窍不通的他在短短几年间经营了3家不同主题的餐厅,一方面是给自己制造点营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里成为球迷们的聚集地,在这里一起聊聊球、谈谈比赛、侃侃大山,沟通沟通感情。
慢慢地,杨潇从球迷俱乐部的管理者成为哈尔滨球迷中的“意见领袖”,积累了极高的威望。“让全国都知道咱哈尔滨有中国最好的球迷”,是那时的杨潇最大的愿望。

全身心的投入却只换来无数次背叛
“早知道是这样,如梦一场,我又何必把爱都放在同一个地方……”
——那英《梦一场》
“你对别人好,换来的不一定是对方的死心塌地,反而可能是他的有恃无恐。这道理我们都懂,但发生在球迷身上时,我们无论在内心还是情感上都没办法接受。”回想起那些年球迷们对落户哈尔滨足球队的热情和投入,杨潇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们的付出感动过前国足主帅里皮,感动过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导演为我们拍摄专题,也感动过无数来自全国的球迷,却始终没有感动过这些球队的决策者。”
死心塌地,换来的却始终是球队悄无声息的出走。从兰格、协力、国力、毅腾、火山鸣泉到黑龙江冰城,没有一支球队能始终为哈尔滨这座城市坚持到底。“队伍的频繁变动,对黑龙江球迷群体的热情和忠诚度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球迷们真的就像是应激一样,球队成绩好了我们担心他们会走,球队成绩不好或者没有拿到好的政策,我们也担心他们要走。”

极度自负又极度自卑,杨潇这样形容那些年黑龙江球迷的心态。“我们太需要一支完完全全属于我们自己的球队了。”于是2015年在毅腾从哈尔滨“出走”浙江绍兴后,黑龙江球迷曾经动过自己组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念头。“当时其实一切都不成熟,一方面国内没有这样的先例,另一方面当时中国足球正处在‘金元足球’的时代,靠球迷的投入养一支球队难度真的很大。”
正当杨潇和球迷们一筹莫展时,黑龙江火山鸣泉俱乐部确认将哈尔滨作为球队的主场,龙江球迷也因此有了自己全新的主队,由球迷主导成立职业俱乐部的方案也暂时被搁置。
可谁也没有想到,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这家在哈尔滨落户了9年的球队在2024年12月突然离开,将主场迁移至江西。那一刻,多年积攒下的委屈如海啸般涌向了包括杨潇在内的球迷们的心头。10年后,以球迷为主体组建“会员制”俱乐部的方案不得不再度旧事重提。
好在,10年之间中国足球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元足球”体系的崩塌,陕西长安联合成功案例的“珠玉在前”,都让原本极其困难的前景逐渐明朗。杨潇也水到渠成地成了把这个大胆想法付诸实践的“领头人”。

该稳重的年龄却做了一件疯狂的事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能祭奠吗……”
——筷子兄弟《老男孩》
今年春天,哈尔滨的风格外大。新成立的黑龙江龙跃冰城俱乐部在向公众开放的八区体育场,顶着大风进行着日常训练。职业俱乐部在公共场地训练,这种情况在国内并不多见。训练之余,俱乐部的成员们还要经常回答普通市民“这是哪个球队在训练”等一系列问题,一切都让场面有点尴尬。
风虽大,但好在春风送暖。在困难面前,杨潇看到的却是未来无限的希望。“看看我们队的小伙,多有活力!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88天把队伍的框架搭起来,我很开心,也很感谢大家的支持。”88天是队伍从注册到正式集结所经历的时间。在那之前,杨潇在一周时间向黑龙江球迷征集了1500张调查问卷,征求大家组建“会员制”俱乐部的可行性;3天时间征集了1093个俱乐部的名字……说到这些数字,杨潇如数家珍,记忆深刻。
有支持当然会有反对,这些反对的声音恰恰来自杨潇身边最亲近的人。“钱只是一方面,家人和朋友更担心我无法承受一旦出现闪失,我能否承担得了大家的埋怨和压力。球队如果真成了,功劳一定是属于所有球迷和会员的;但如果最终失败了,那我无疑就会是众矢之的。”
留给杨潇可以犹豫的时间不多,在仅仅犹豫了一周以后,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最终开始了俱乐部的注册和组建工作。“人这一辈子就几十年,为龙江足球做点事是我一辈子的梦想。看着黑龙江一支职业俱乐部都没有,我很替龙江球迷感到可惜。要是不做点什么,我怕自己会后悔一辈子。”
好在,凭借着在足球圈摸爬滚打了20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和好人缘,杨潇在组队的过程中获得了众多的帮助和支持——“冰城左右哥”姜可东担任球队的新闻官;段鑫、李晓挺、卜鑫等多位曾在哈尔滨足球俱乐部效力过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帮忙介绍了多位球员进队试训;俱乐部训练的场地八区体育场和驻地东北林业大学专家公寓,都是杨潇本人协调来的;还有600余名球迷不计成本、义无反顾地以第一批俱乐部会员的身份,为这支球队的组建“添砖加瓦”,他们的投入也成了俱乐部日常运转的“第一桶金”……
在该稳重的年纪选择疯狂一把,或许也只有“老男孩”才会有这样的勇气和担当。就像杨潇自己说的,做大事就跟结婚一样,在深思熟虑过后还得有点冲动才行。

目标“活着”想发展成“百年老号”
“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也许生活应该这样……”
——郝云《活着》
从“二愣子”到“二哥”,再到现在球员口中的“杨总”,名号的变化,折射出的是杨潇如今在龙江足球界与日俱增的江湖地位。而杨潇却只是淡然一笑:“我其实就是个龙江足球的服务员。”
这个称呼本来只是一句直播中的口误——在新媒体直播介绍球队守门员张明凯时,在餐饮业混迹多年的杨潇脱口而出“这是咱们队的服务员”,让现场和直播间的球迷们狂笑不止。“别笑,我不也就是个龙江足球的服务员吗?”从此,杨潇开始这样定义自己的工作。虽有些调侃,却也十分精确。
球队回归主场进行训练,与省内各支高校队伍进行热身赛,龙跃冰城备战2025中冠联赛的节奏按部就班。但表面上云淡风轻的杨潇内心却无比忐忑:“队伍组建得很匆忙,为了能赶上今年的中冠联赛,其实还有很多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组建梯队等被暂时搁置。而且球队要想真正实现‘3年冲乙,5年冲甲’的目标,还需要更多企业会员和个人会员的帮助。”杨潇说,他曾经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傲气的人,不会轻易开口去求别人办什么事。而为了球队的正常运转,为了龙江球迷有自己的球队和精神寄托,他还是把以前打死都不会做的事情拉下脸面一件件地都去做了。
“赞助和脸面都好说,我最怕的就是对不起球迷对队伍的支持。”球迷的热情是杨潇最珍视的,然而他们的要求也是最直接的——希望球队能有好成绩,不让支持球队的他们寒心。“这段时间总有球迷问我,咱们队今年能冲乙吗?搞体育的人都知道,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但面对他们的关心,我又必须告诉他们一个答案。”于是,杨潇给出的回答无奈又坚定,“我们一定会尽全力。”
对于龙跃冰城的未来,杨潇说,短期内的目标就是“3年冲乙,5年冲甲,力争在未来进入中超赛场”。而对于长远的目标,杨潇给出的答案却朴实又远大——“说好听点,我希望队伍能成为‘百年俱乐部’;说难听点,那就是活着就行。”杨潇说,或许有些话说出来很残酷,但对于一直想长久存在下去又要取得好成绩的足球俱乐部来说,仅仅靠球迷的力量远远不够。“虽然这些都是后话,但我还是希望我们这代人能尽可能多地解决问题,把龙江足球的基础打好,不能把问题都留给下一代。”用愚公移山的思维发展龙江足球的根基,杨潇说,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也相信他们的努力会让更多喜欢足球的龙江少年和后代们受益。
“俱乐部仅允许在黑龙江省解散,不允许搬迁至其他省份。”这是龙跃冰城会员管理办法中最醒目的一条,让老球迷们不禁想起了曾经用来给球队加油的“巨幅tifo”上那句醒目的“宁战死”。
依靠球迷的力量组织一支职业俱乐部,或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在杨潇看来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是企业组建俱乐部,球迷可能还是配角,无法在球队当家做主。现在组建‘会员制’俱乐部,球队的未来走向都会尊重球迷的意愿。”虽然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杨潇正在球迷们的支持下,将这种不可能变成现实。
“活着”是一种追求,更是象征着“宁战死”的态度。扛着一支俱乐部向前走,杨潇坦言自己的确有点累,但一想到能让龙江球迷的心里有个归宿,能让有足球梦想的龙江孩子们有一支属于自己家乡的球队,他愿意苦中作乐,并乐在其中……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堃雷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 于赛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