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妈妈惊呆家中娇气女儿球场爆发惊人能量;班长、学委、课代表个个球技了得;孩子在球场上学会拼搏和团队精神,也在失败中接受挫折教育;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世界杯”,校队成绩全市名列前茅,成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
今年春天,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园内的丁香花开得格外好。每朵花虽只有小小的一朵,但聚在一起却是花团锦簇,芬芳浓郁。

跟这些花儿一样,在这所学校校园足球联赛的赛场上,小姑娘们用出色的球技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呐喊的人群中有她们的教练、老师、家长和同学,足球场此刻成了将他们紧紧凝聚在一起的纽带,让他们同悲喜、共拼搏。
学校的85个班里,每班不仅有一支男足队,也毫无例外地拥有一支女足。或许现在的她们还只是一朵小小的丁香花瓣,但她们心中,长成铿锵玫瑰的梦想却从未像此刻一样,坚定而清晰。
球场边满是家长 从不敢想到如今成日常
“快往上抢,盯准人啊!”看着场上努力带球突袭的孩子们,1年6班学生家长王先生的喊声有些沙哑。“我平时对足球略有研究,老师就让我客串班级女足教练。”比赛激烈时,王先生瞬间忘了平时的儒雅,为了让孩子贯彻技战术,甭管是不是自家女儿,他都扯起脖子大喊。


操场上同时进行着两场比赛,一时间来了二十几位家长。看着这样热闹的场面,虹桥二小主管足球项目的体育教师张宇峰颇为感慨。“这在11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张宇峰提起的11年前,正是2014年虹桥二小决心发展足球的起点。
彼时,足球在国内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热,哈尔滨也首次拥有了中超球队。为顺应发展潮流,也让更多孩子走上运动场,虹桥二小决定以足球为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进行推广,原本从事田径专项的张宇峰成了项目推广负责人。

体育科班出身的他比谁都知道,比赛对一个项目推广的必要性。于是2014年在与校领导充分探讨可行性后,张宇峰决定以四、五年级为试点,开展校园足球联赛。
“千万别小看女孩子,一定让她们也参加足球联赛。”副校长林頔的一句提醒打开了张宇峰的思路,他以五人制足球规则为基准,在上场球员方面作出了“5名球员中至少有2名女队员”的规定。在当时还只有水泥地的操场上,虹桥二小首届校园足球联赛正式开启。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张宇峰从未想到过的问题。

“我家姑娘那么高挑,要是踢球不得大粗腿啊?”“我的女儿我自己最了解,她那么胆小柔弱,怎么可能踢球?”“踢球多危险,磕坏了咋办?”“踢球多耽误学习啊!”几乎每天,张宇峰都能收到班主任反馈的家长短信,都是女孩的父母们发来让孩子放弃踢球的,这也让班级组队之初就遇到不小的难题。

“家长们,希望这周你们有时间能来学校看看自己孩子的比赛。如果看完后你们还是这么坚持,我一定尊重大家的想法。”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宇峰说自己就像是只剩最后一颗子弹的士兵,如果再不能改变局面,他也无能为力。但正是这最后一颗子弹,点燃了虹桥二小发展足球的燎原之火。
赛场边,原本固执己见的家长被孩子们的拼搏精神所软化,那是他们从未见过的自己孩子的另一面——充满拼劲、永不服输,即便膝盖摔破了也会立刻爬起,试图断下对手的进攻。

“从没想过我闺女能这么坚强,或许这就是足球教给她,而我们家长永远无法给予她们的。”比赛结束后,一位家长发来这样一条短信。从那以后,家长阻挠的声音越来越小。在这些女孩的带领下,更多小姑娘出现在球场上。随之而来的便是水泥场地换成人工草坪,原本男女混编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女孩们上场踢球的愿望,学校的女足联赛应运而生。

从小小的一朵到花团锦簇,踢足球的女孩们和校园里的丁香花交相辉映,绽放出清丽的神采。
与世界杯同赛制 女足赛场从来不乏尖子生
这是一场2年级女足八进四淘汰赛,夺冠大热3班在主力前锋受伤的情况下,以2:1战胜实力同样不俗的13班。3班的主力阵容中有班长、学习委员和劳动委员,能进入班级足球队,成了这些小姑娘衡量自己是否品学兼优的一把标尺。

“看看我们学校的联赛,是不是有点小世界杯的味道。除了一年级是下学期开赛外,二到五年级的比赛都会贯穿整个学年。”指着操场上各班加油的大旗,张宇峰的语气中不自觉地流露出骄傲。小组赛+淘汰赛的赛制,老师、家长、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的加油标语和旗帜,在校园内掀起一阵阵狂热的足球浪潮,这一切不就是4年一次的世界杯让大家心驰神往的原因吗?更何况不管男足还是女足,小队员们都踢得相当有章法,让很多观赛的家长都感叹,这哪像是2年级的校内比赛,说是学校间的友谊赛都不为过。

“日落归山海,足球归少年”,相比其他班慷慨激昂的加油横幅,3班的口号充满诗意。想出这个标语的是场上7号邹诗萱的妈妈王晓琳,她的女儿既是这场比赛里独中两元的功臣,也是班上成绩拔尖的学习委员。

无论是主力还是替补,3班的女足姑娘们都在上场前精心用彩绳编好了“脏辫”,似乎在和校园里的丁香争奇斗艳。“这是咱班第一场淘汰赛,得展现出咱的精气神来。”3班的班主任廉梦茜从小就对体育有特殊情结,跟家长和学生们一起呐喊也让她感触颇深。
“体育是学生成长路上必须上好的一课,很多东西无论书本怎么描述,也不如孩子们上场亲自体验来得直接。”廉老师说,在她心里孩子们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就该在运动场上绽放自己的美丽。
对方球员带球冲入自己的半场,邹诗萱一个下叉截住了对手的进攻。“我姑娘原来是练舞蹈的,这功底看来没完全丢。”看着女儿在场上奋力防守,王晓琳非但不担心,还跟其他家长轻松地开起玩笑。“以前她没踢球时我可能会担心,但现在我坚信女儿比我想象得要坚强得多。”
面对孩子对足球的热情,年轻的家长们开始用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先不说足球给他们的健康带来的积极变化,光说对他们顽强品格的养成所带来的影响,我们作为家长连支持都来不及,又怎会去阻止呢?况且她们也用实际表现告诉我们,踢球影响学习的假设根本就不存在。”王晓琳说。
成功失败总有泪 成长的花朵终须泪水浇灌
四年级的女足决赛,15班以5:0战胜16班,实现了“三连冠”。终场哨响,两个班的女孩都奔向了各自班主任泣不成声。或许,小花们的成长终须泪水来浇灌。泪水的洗礼让姑娘们领悟到了比赛的残酷,也让她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挫折教育。

16班的队员中,10号队长赵燃娇哭得最伤心。作为校队主力和班队的绝对核心,她无疑是场上的“能力担当”。但双拳难敌四手,整体实力强大的15班用更细腻的配合化解了她一次又一次的单打独斗,最终拿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感觉有点无力,自己已经发挥得很好了,却还是输了比赛。”回忆比赛过程,小姑娘依然不时啜泣。“没关系,我们明年还有机会,回去好好练,明年我们还来争冠军。”平静片刻后,赵燃娇的眼神和语气充满坚定。
“通过足球训练,孩子们意志品质的提升毋庸置疑。而在一起摸爬滚打、全力争胜的经历,也让他们培养了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作为11年来在校内推广足球坚定不移的支持者,虹桥二小副校长林頔清晰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显著变化。“输球后很多孩子都会哭,尤其是女孩,但擦干眼泪后她们也学会了继续往前冲,变得更坚韧、勇敢和智慧,这点是我们作为老师特别乐于看到的。”
11年来,林頔见证了太多孩子的命运轨迹因足球而改变。几年前,学校一年级新生小琦(化名)因先天性自闭症不愿上学,直到有天看到同学们在球场上快乐奔跑,他仿佛才找到了快乐的源泉。“你看这些小伙伴平时都是在学校认真上课的,你要想跟他们一起踢球就得好好上学。”在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的劝说下,小琦终于克服内心恐惧,跟小伙伴们一起踢球学习,过上了一个正常小学生的生活。
“足球教会了孩子们在场上包容彼此,也让他们在场下拥有了更多共同话题,对班级凝聚力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林頔坦言,球场上小花们不仅收获了并肩作战的闺蜜,也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带动产业发展 足球推动学校工作全方位推进
85个班级班班都有男、女足,在一所小学里就有170支足球队,这样的案例在全国也不多见。联赛的火热开展,不仅让虹桥二小的足球氛围日渐浓厚,更让校队成绩水涨船高。“我们现在选校队的队员都有点犯难,因为水平高的好苗子太多了。”在幸福的烦恼面前,张宇峰多少有点“凡尔赛”。
还好,学校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有足球梦想的孩子。每周二下午,学校都有专门的足球社团活动时间,那些离校队一步之遥的孩子在这里找到了施展能力的舞台,也在老师和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向自己的校队梦稳步进发。

随着推广程度的加深,在全市乃至全省的赛场上,虹桥二小男、女足的成绩突飞猛进,成为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女足从默默无闻,到2024年首次摘得南岗区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小学女子组冠军,再到2025年蝉联冠军,还在2023和2024两年先后收获哈尔滨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五人制足球赛小学女子组季军和亚军。他们中还走出了多名进入职业俱乐部青少年梯队的优秀苗子,学校也在2017年和2019年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黑龙江省体育(足球)传统项目学校。
正所谓“你若花开,蝴蝶自来”,在虹桥二小成功推行校园足球发展的11年来,众多力量的涌入为该校的足球推广添砖加瓦——家长们出谋划策,让学校联赛屡屡创新的同时,加强了“家校合作”的紧密度;多家足球用品商店开在离学校不远处,供学生和家长添置专业装备;此外,襄龙足球俱乐部与学校达成深度合作,专业教练的加盟不仅让各班队水平稳步提升,也带来了内容更丰富的体育校本课……
作为学校掌门人,对于学校普及校园足球尤其是推广女足的意义,校长刘丹表示:“经过11年的努力,足球不仅让更多学生走上运动场、锻炼了体魄,也让他们在胜利和失败中接受到最好的挫折教育,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刘丹说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到孩子们在场上奋勇拼搏,并把这样的劲头带进了学习生活中,她也理解了“五育并举”的真正含义。“希望在学校和美共生卓越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更多孩子能在校园生活中健康、快乐成长,这也是我们作为老师的职责所在。”
春风送暖,也送来丁香花的清香。虹桥二小足球联赛还在进行中,小姑娘们有关足球的梦想也仍在继续。虽然现在还只是小小的一朵,但谁又能说这些小花未来不会长成代表国家征战国际赛场的“铿锵玫瑰”呢?即便不能像玫瑰一样艳丽,她们也曾像校园里的丁香花一样,绽放过自己的芬芳。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堃雷 文/摄/视频拍摄制作
编辑:赵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