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7日,“松花夏夜·乐圣琴韵”——朱丹演绎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及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音乐会在哈尔滨音乐厅奏响。演出前夕,国际知名小提琴家朱丹接受了《哈尔滨日报》的专访,以深厚的艺术积淀与独到见解,畅谈古典音乐的传承创新、音乐教育的时代意义,以及艺术与城市文化的交融共生。

作为首位登上美国坦戈伍德、奥地利萨尔茨堡、瑞士维尔比耶世界三大顶级音乐节独奏舞台的中国小提琴家,朱丹此次带来的演出曲目堪称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谈及选曲,朱丹表示:“选择勃拉姆斯与贝多芬的经典作品,是希望在哈尔滨这座充满音乐底蕴的城市,完整呈现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音乐脉络。”上半场,勃拉姆斯《G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与《d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以精妙的结构与诗意的表达,展现出小提琴与钢琴如双协奏曲般的交响张力。下半场,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则以雄浑激昂的旋律,奏响英雄主义的时代赞歌。朱丹特别强调,这种“上半场奏鸣曲、下半场协奏曲”的编排,虽在当代演出中鲜见,却是19至20世纪早期音乐会的经典范式,此次重现不仅是对音乐传统的致敬,更希望带领观众感受古典音乐的原初魅力。

首次踏上哈尔滨的舞台,朱丹难掩期待之情。“许多同行都向我分享过在哈尔滨演出的美好体验,音乐大师祖宾·梅塔也曾对这哈尔滨座城市和哈尔滨音乐厅给予高度评价。”朱丹坦言,哈尔滨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是吸引他前来演出的重要原因。作为国内最早成立交响乐团的城市之一,哈尔滨不仅拥有历史悠久的音乐传统,更培养出一批懂音乐、爱音乐的资深乐迷。“这里的观众对古典音乐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热情,这让我更有信心通过这些经典作品,与他们实现心灵的共鸣。”

面对信息时代的多元挑战,朱丹对音乐教育有着深刻的思考。他认为,古典音乐学习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培养专注力与内心深度的绝佳途径。“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演奏者与乐器对话、与作品共鸣,最终实现与自我的深度交流。”朱丹强调,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技巧的训练,更应引导学习者在音符中聆听内心,将音乐转化为独特的情感表达。对于不善言辞的孩子而言,音乐或许正是打开他们心灵世界的金钥匙。

在朱丹眼中,大自然是艺术创作永恒的灵感源泉。他指出,从巴赫到贝多芬、勃拉姆斯,众多音乐大师都曾在自然中汲取创作养分。“自然不仅滋养着我们的身心,更深刻影响着音乐演奏中的呼吸与情感表达。”即使成长于都市,朱丹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在自然中寻找音乐理解与表达的全新视角。
谈及音乐与建筑的关系,朱丹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为切入点,高度评价哈尔滨音乐厅的设计理念。“这里巧妙融合现代感与自然元素,充足的自然光赋予空间通透与和谐,让演奏者与观众仿佛置身于自然与艺术交融的美妙场域。”在朱丹看来,音乐与建筑都以不同形式传递着和谐之美,这种美不仅关乎感官体验,更深刻影响着人与环境的情感共鸣。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秋莹 文/视频拍摄
图片由王建昭提供
编辑 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