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铜镜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8日,黑龙江省博物馆“相约龙博”第二课堂以铜镜为主题,开展研学课程。

铜镜作为古代人照面理容的重要用具,多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精心铸造而成。在商代作为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它一直是王公贵族专享之物。直到西汉末期,铜镜慢慢走向民间,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课程通过图片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了铜镜的基本结构和样式分布。活动中,老师以金代双鱼纹大铜镜为媒介,向孩子们介绍了鱼纹的文化脉络与吉祥寓意,让孩子们从双鱼纹铜镜这一微观视角,窥见中华文明中“鱼纹”的绵长生命力。通过创作双鱼纹主题画让孩子们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
鉴古知今,镜映千年鱼纹密码。通过学习,孩子们不仅可以从实用性和艺术性角度来欣赏铜镜,还可以从文化内涵来解读它。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博洋 文/摄
编辑 李洪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