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哈尔滨市司法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黑龙江省司法厅关于探索实行调解程序前置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针对省级文件提出十条工作意见,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打造诉源治理、诉前调解、速裁快审高效畅通的工作闭环,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哈尔滨市司法局高度重视调解程序前置工作,全市19个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与当地法院对接,驻法院调解组织普遍建立。市司法局不断完善诉调衔接工作制度,与市中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司法确认联络员制度的通知》,积极推动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进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家事、劳动争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物业服务合同、涉未成年人校园、涉民营企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数额较小的民间借贷、买卖、借用等13类纠纷,探索实行调解程序前置。2022年全市共承接法院委托移送调解案件4726件,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1401件,达到历史新高,其中香坊区、平房区集中调处了一批法院积压的调解案件,两个区诉前调解案件突破千件大关,今年上半年全市调解组织承接法院委托移送调解案件超千件,调解协议司法确认570件。
呼兰区探索实践“中心+星链+网格”的“星网式解纷呼兰模式”,建成600平米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全面开展调解程序前置工作,回应人民群众“只进一扇门”的诉求。6月份,中心成功化解一起劳动争议纠纷,张某某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亡故,张某某亲属与用工单位对赔偿金额分歧较大,中心受理纠纷后,立即组建律师调解专业团队,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对接区人民法院完成调解协议司法确认。
阿城区司法局、区人民法院召开联席会议,推进调解程序前置工作,优化工作程序,签署“庭所共建”工作协议,实行“1名法官+1名书记员+1个司法所”一对一工作模式,减轻诉讼压力,化解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工作模式运行以来收到明显成效,日前,区人民法院金龙山法庭联合辖区金龙山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复杂家事纠纷案件,促成各方当事人就遗产继承、子女抚养、债权转让、房屋租赁等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当日进行了司法确认。
五常市把调解工作机制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制定出台“四所二庭”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由市人民法院立案庭进行案件分流,人民法庭指导并参与,司法所牵头,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衔接联动,实行矛盾纠纷分类调处。对调解成功的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对调解不成功的及时转交法庭进入诉讼程序。半年来,共接到调解程序前置案件142件,调解成功43件,其中,妥善化解一起购房合同纠纷,返还购房人全部房款3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