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铁路大桥又称滨洲铁路大桥,是松花江上第一座铁路桥。该桥于1900年5月16日正式动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创造了百年前的“哈尔滨速度”。档案资料展上的一张修建中铁路大桥的老照片再现了这段历史,这也是该照片首次公开展出。
1901年修建中的滨洲铁路大桥。
1896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我国修筑东清铁路的权利。当时,建桥的资金主要来自实力雄厚的华俄道胜银行。由于该桥是当时国内外为数不多的特大铁路桥,开工时极为轰动。大桥共19孔,宽7.2米,全长1015.15米。桥墩为石膏白灰浆砌石,花岗岩石镶面。负责大桥施工的是工程师阿列克谢罗夫,并招募来350名专业沉箱工人从事桥墩基础沉箱施工。18个桥墩上的桥桁梁是波兰华沙铁工厂制造,从俄国敖德萨港运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经乌苏里铁路运抵伊曼港,再装船顺乌苏里江而下,溯黑龙江、松花江运到建桥工地,在现场拼装架设。
大桥落成之初,通过大桥的火车并不多,每天通过旅客列车一对,客货混合列车一对,旅客几乎都是欧洲人。建桥时铺设的铁轨是当时世界上最新型的铁轨。大桥通车后,桥上轨距随滨洲铁路多次发生改动。1935年3月,日伪收买中东铁路后,于1936年8月1日将宽轨改成准轨。1945年8月,百万苏联红军进攻东北,因军事运输需要,又将准轨改为宽轨。1946年4月,苏联红军撤退回国,东北民主联军接管滨洲线,又将宽轨改为准轨。